李海棠大汗淋漓,用手摸著肚子,強迫自己冷靜,她在心里告訴自己,這是二胎,和生豆包的時候不一樣。
的確不一樣,她恍惚地想,頭胎,有野人夫君相伴左右,他在,即便是一句話不說,李海棠都很有底氣。
眼下,蕭陵川不在。
她生產,雖然提早發動了,卻也在相對正常的范圍之內,那么他呢,在哪里?
想到蕭陵川,李海棠有點慌亂,若他平安無事,怎么會不陪在她身邊?
夫妻分別之時,蕭陵川沒有承諾,可見,此行分外兇險。
“夫人,這是紅糖雞蛋水,吃下去,補充體力。”
于嬤嬤佯裝鎮定,托著一個二大碗,夫妻自家夫人,而后,喂著她吃東西。
迷迷糊糊中,李海棠口中充滿甜滋滋地味道,她大腦混沌,只能機械地咀嚼,除了甜味,沒吃出別的滋味來。
“白果,怎么辦?”
灶間內,已經備著人參的湯水,到最后緊要關口,給李海棠補充氣血,人參年頭久,吊命都是使得的。
“我……我也不知道。”
白果心中焦灼,言語中也帶了不確定。
夫人現在的情況,明顯有點難產的征兆,她剛剛把手探進去,發現摸著的是腿,而不是小娃的頭。
她雖然跟著夫人身邊學醫術,簡單的手術可勝任,但否剖腹取子,她一點經驗也沒有。
學醫這行,門檻高,不是她這個半吊子就行的,稍有不慎,就能讓產婦丟命。
于嬤嬤同樣手足無措,難產是所有穩婆攻克不了的難題,眼下開了產道,若是不能及時生產,大人和孩子都很兇險。
院子內,人仰馬翻,五福端出兩盆血水,突然哭出聲來,她很恐懼,她也不知道為什么。
“夫人,夫人!”
丫鬟婆子用力的叫喚,而李海棠卻沒有半分力氣回應,她只知道,自己不能死,必須把孩子生出來!
“怎么辦,這可怎么辦啊!”
于嬤嬤六神無主,院子里亂成一團。
五福和白果,在最開始的驚慌之后,迅速地鎮定下來,白果跑到蕭母那送信,把情況說一遍。
“月眉,跟我過去看看。”
蕭母風風火火,帶著女伙計邁著大步走,正好和端著一盆血水的五福碰面。
白果抹了一把眼淚,恨自己學藝不精,不然的話,夫人就不用遭受如此兇險了。
“夫人,您清醒一下,不能昏迷。”
于嬤嬤嗚咽著,“主家臨行之前,還告訴老奴,等回來給你做最愛吃的烤雞。”
一旦產婦眩暈,小娃必定缺氧而亡,肚子里有個死胎,產婦也好不了的。
李海棠聽見有人在身邊說話,她眼皮動了動,看到竟然是二十一世紀的景象。
她在醫院里,因為勞累過度猝死,以前救治過的病人,來到她的墓碑前,送上花圈。
二十一世紀的天,不如大齊那么澄凈,云彩都帶著一點黑黑的東西,大街上的汽車,冒著尾氣,而電視上,正在播報環境污染的專題。
出門烏煙瘴氣,人人戴著口罩。
路兩旁,高樓大廈,幾十層,直沖云霄。
住了十幾年的鄰居,在電梯里碰見的次數并不多,也沒有什么共同話題,彼此點頭,就算打了招呼。
快節奏的生活,公交地鐵人滿為患,上班的白領們,手里拿著一杯咖啡提神,還有早起出門買菜,蹭免費公交車的大媽。
李海棠飄啊飄,完全不曉得目的在哪里,她這是死了嗎?
回不到大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現代的一切,她跑到書店,翻看基本童話書,心里想著的是,豆包喜歡,以后,還能教育豆包的弟妹。
豆包,孩子……
李海棠恍然大悟,她還在生產中!
產房內,女伙計和蕭母已經大汗淋漓,二人身上已經被汗水浸透,頭發貼在額角上,形容狼狽。
蕭母大力地按壓李海棠的肚子,以正胎位。
也不曉得過了多久,好像天已經黑了,屋內點燃著油燈和蠟燭。
深夜時分,李海棠終于在暈乎乎的狀態中清醒過來,深呼吸,感覺有什么東西出來了!
“恭喜夫人,喜得貴子!”
五福喜不自勝,而后抱著白果失聲痛哭,有那么瞬間,她以為要失去夫人了!
好在,夫人吉人天相,最后能平安生產。
李海棠腦子還不太清醒,沉浸在自己看到的童話故事中,聽說生下兒子,她睜開眼睛,兒子和小紅猴子差不多,哭鬧不休。
“夫人,小少爺的小名是什么?”
于嬤嬤晃悠著孩子,是個有福氣的,不然也不能在危機關頭出來,再晚,夫人就兇險了。
“佩奇。”
李海棠口干舌燥,勉強潤了潤嗓子,她精疲力盡,想到的是在現代看的連環畫冊。
“啥?”
于嬤嬤沒聽清楚,自己琢磨一下,夫人可能說的是“皮球。”
嘖嘖,還是夫人會起名字,大少爺豆包,二少爺皮球,都是圓圓的,將來有福氣啊!
所以,在李海棠脫力昏睡的情況下,自家二兒子就已經被定好了小名,為皮球。
蕭母頻頻點頭,賤名好養活,她抱著襁褓,念念有詞,“奶的小皮球啊,最貼心了……”
于是,等李海棠清醒以后,發覺兒子已經被坑,并且無力回天。
她很想問于嬤嬤一句,佩奇,是怎么聽成皮球的!
農歷四月,京都氣候反常,日頭和火烤的一般,尤其是月子房,不通風,李海棠一日要換幾套衣衫,底下的被褥得換上幾次。
蕭母開明,見兒媳偷摸洗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想要開窗戶和洗頭發,那是萬萬不可以的!
月子坐的和坐牢一般,李海棠心浮氣躁,特別想離開黑市,去打聽京都的消息。
京都之內,百姓們從最開始的慌亂,已經變得極其平靜了。
不平靜有什么辦法呢,他們不是當權者,只是任人宰割的下等人,活一天算一天。
京都城門關閉,外面很少有消息能進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已經進行到白熱化的階段,京都大小官員瑟瑟發抖,生怕下一個遭殃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