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夫疼痛難忍,想要開口說話,發現全身上下僵硬不說,嗓子也發不出聲音,他只能瞪圓眼睛,陰狠地看著蕭陵川一行人,感嘆自己倒霉透頂。
那夜,雖然是官差在抓山匪,如沒有眼前的人,就憑那些笨手笨腳的官差,不可能全部把人抓回來,而馬車里的小娘皮,不死也要被山匪們糟蹋。
他對馬車里香梨主仆二人有些許的同情,所以才帶著二人趕路,但是同情在錢財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好心能換銀子花嗎?有了銀子,買田地,鋪子,還能納回幾個美嬌娘,過神仙日子。
遇見官差抓山匪一幕以后,車夫就開竅了,仔細一琢磨,他把人玩弄一番,再殺死,扔在荒郊野嶺的,也不會有人發現。
本來主仆倆是偷著跑出來,在人力市場雇的他,雙方并不相識,所以二人死了,也不會造成多大的波瀾。
昨天走一半路,他看天色要下雨,就哄騙車內的主仆倆,要找一處地方避雨。
車夫對這條路比較熟,兜圈子以后,在一處無人的小路上停下來,直接進入到馬車中。
香梨脖子受傷,有氣無力,根本沒反抗的能力,而婆子正在照顧人,車夫幾乎沒費什么力氣,把二人捆著,固定在馬車的車凳上,又在口中塞了帕子以防二人呼喊。
車夫想的不錯,就把地點選在了山洞,誰料,半夜進來,他看到山洞有兩輛馬車,想必是避雷的。
為了不引人注意,他只能躲在馬車里,美色當前,也只敢摸摸而已,就怕弄出動靜,引起外人的警覺。
肥肉就要吃到嘴里,錢財也快進了自己的腰包,就在關鍵時刻,形勢急轉直下。
“娘子,你先不要過去。”
蕭陵川叫住李海棠,這會兒他一個男子,到馬車上探看也不方便,因為不曉得車內是不是還有車夫的同伙。
“主家,夫人,我過去看看。”
五福力氣大,又有兩下子,她把東西放到馬車上,手里拿著匕首,直奔香梨的馬車。
車上,香梨正在掙扎,昨日和車夫抗衡,被車夫把肚兜解開,正羞憤欲絕。被人固定住,嘴巴也被塞著帕子,想咬舌自盡的能力都沒有。
她已經絕望,打算尋死,誰料峰回路轉,她趕緊把壓在身下的肚兜弄出去,試圖呼救。
“香梨姑娘,你沒事吧?”
五福上來,見香梨和婆子被綁在一起,她愣神一下,隨后關切地問一句。
一邊探問,她手上也沒閑著,心里卻想,這二人運氣不是一般背,尤其是香梨姑娘,才在山匪手下逃生,又落到車夫手里,若不是夫人發現,怕這會兒也沒了性命。
香梨眼神復雜,不知怎么回答,她該說自己有事,還是沒事呢?
那車夫的爪子,就在她身上上下其手,她忍著心里的惡心,一夜之間,幾乎流干眼淚。
五福心里嘆息,真不知道怎么安慰,看香梨姑娘脖頸上的傷口,裂開了,還在往下滴血。
包扎五福不在行,她下車喊了白果,并且和自家夫人說明情況。
“娘子,我先到山洞外等你們。”
姑娘家面皮薄,有外男在不方便,蕭陵川摸出一捆麻繩,捆上車夫,直接出了山洞。
李海棠目送野人夫君出門,她瞇了瞇眼,“怎么了?”
“情況有些不好。”
五福支支吾吾,她畢竟是未出閣的姑娘家,說起這個還是有幾分羞澀。
還沒等她表達清楚,香梨在婆子的攙扶下,二人從馬車上下來。
可能是被綁一夜的關系,香梨走兩步,止不住腿一軟,她順勢剛好跪下來,給李海棠磕頭,“多謝夫人救命之恩,若沒有您……”
香梨泣不成聲,她不敢想象,自己橫尸荒野會如何。
“夫人,老奴之前對您多有得罪,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多多包涵。”
婆子眼眶通紅,一起跪下給李海棠賠罪,感嘆自己那夜的冒失。
車夫嫌棄她肉老,沒對她如何,可是自家小姐免不了遭遇咸豬手,這對未成親的女子來說,可謂失去名節,是毀滅性的打擊。
她不知道如何勸小姐,只覺得主仆二人命苦,自打從狼窩逃出來后,就沒順過。
“快起來!何必和我客氣?”
李海棠趕緊上前兩步,把人扶起來,又讓五福從馬車上搬下來兩個小凳子,讓二人落座。
白果沉默無語,幫著香梨處理傷口,又見香梨嘴巴干的起皮,端來兩碗水。
“夫人,我……”
香梨說幾句,又泣不成聲,她到底是才及笄的小丫頭,被養在深宅,沒見過什么世面,人也單純。
她奶娘同樣沒出過院門,若是逃家,只能租賃馬車,也是看車夫人老實。
前幾日都平安無事,誰知道那車夫早就存了心思啊!
“別哭,事情發生,想解決的辦法,哭也沒用。”
李海棠見香梨還有尋死的心,就安慰道,“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香梨,你就是有后福之人,所以凡事要想開。”
被車夫動手腳,就當做被狗爪子拍兩下,沒有少一塊肉,不用去想。
再者說,除車夫和香梨的奶娘外,的確是沒什么人知道,就算是個秘密,爛在肚子里就好。
香梨用手捂住臉,狠狠地哭了一通才好受點,她們主仆二人從未遇見過這樣的事,根本不曉得后續如何是好。
“把人送官。”
車夫這等人,決不能輕易放過,必須讓他把牢底坐穿。
李海棠是想問主仆倆后續的打算,她也曾經被逼婚,所以那個家肯定是回不去了。
“夫人,不瞞您說,我們家夫人在世的時候,曾經給小姐定下一門親事。”
對方家里姓楊,也和家里是一樣的商戶,兩家門當戶對,經常走動。
后來,楊家生意落敗,越來越差,唯一的后生,也就是香梨的未婚夫楊序,棄商從文,考上秀才后,遠走他鄉,到京都書院念書。
楊家人老夫妻遣散下人,隨著兒子搬到京都。
前兩年,逢年過節,楊家都派人送來年禮,雖然不貴重,卻禮數周到,可見是記得這門親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