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了身孕,還不到兩個月!
郎中見張如意不相信,搖搖頭,醫者父母心,他也沒說什么,隨手開了一副方子。
這個時辰,藥鋪都已經關門,其中幾位藥材,他家里還有一些,就讓人跟著他到隔壁取藥。
張如意捂著肚子,眼神帶著不可置信,盧母沒了,而她又有了孩子,這一切,都太不真實。
盧元卿對盧母的感情深,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現在冷不丁地得到噩耗,好半晌才醒過來,他沒哭,挺直脊背,一句話都不說。
他看著生無可戀,張如意當即嚇到了,想要說什么,卻感覺一股熱流,順著小腿淌,空氣里,多了血腥的味道。
“小姐,你……”
藍衣尖叫,冷冷地盯著張如意裙擺下的血漬,還是季秋能經得起大場面,趕緊又叫人去請隔壁的郎中。
“趕緊把草藥煎服下去保胎,不然的話肯定會小產。”
郎中把脈,而后沉重地嘆息一聲,目前的情況不好,一定不能活動,必須平躺三個月,而且要注意情緒,不可大喜大悲。
“夫君,我有了身孕!
張如意都不知道自己是該什么樣的心情,期盼已久的事,卻在這種時候被揭開。
盧元卿眼睛動了動,多少有了一點神采,隨后又黯然下來,他娘活著就一直盼著孫子,誰料,她還不知道這個好消息,人就沒了。
他要回去處理喪事,但是張如意不能跟著去,一方面是她差點小產,要留下安胎,再者說,村里這次死了不少人,怨氣太重,對孕婦也不好。
等下葬以后,再去祭拜磕頭,也是一樣的。
張如意心里有點感動,她很清楚盧母在盧元卿心中的分量,所以想跟著一起回去,沒成想這個時候,他還能為她著想。
兩個人依偎在一起小聲說話,而這邊,李海棠對此事一無所知,他們剛讓守城士兵開城門,一路往京都走。
原本說好和表哥到鹿城分開,但是小五子染上風寒,阮平之想停幾日,只有自家一行人上路。
第二日天明,一行人已經到了鹿城東邊的小縣城,準備往京都的方向進發。
李海棠和蕭陵川商議,豆包還小,整日的趕路,坐在馬車上,肯定受不了,所以夫妻倆一致決定,用一日的時間趕路,隨后又用一日的時間休息,這樣穿插著來。
這次出行,以安全為主,所以蕭陵川沒有選水路,也沒選一些地勢復雜的。
一行人走官道,走了一日多,才離開鹿城,進入一個小鎮。
小鎮屬于樊城的地界,緊挨鹿城。
小鎮民風淳樸,李海棠之前沒有路過這里,就決定在這邊住宿一個晚上。
這邊是進入鹿城的一個咽喉要道,酒樓林立,客棧云集,明顯比較繁華。
夫妻倆到客棧投宿,連續走了幾家,發覺客棧里的上等房都沒有了,只剩下比較差的房間和通鋪。
李海棠猶豫一下,出門在外不能要求太多,可進到普通房間一看,當即一臉嫌棄。
古代客棧和現代的酒店不同,那些床單,紗帳都是反復利用的,畢竟若是更換,只能人工手洗,找人浣洗,增加成本,所以經常一兩個月也不更換一次。
為此,他們選擇顏色深的床品,深棕色的床單,但是上面已經發黑了,不曉得誰在床上吃東西,上面還有一處油漬。
邊城鬧疫病以后,她特別重視衛生問題,這樣客棧的房間不能住,還不如宿在馬車上。
馬車上唯一一點不好,凈房特別小,沒辦法在里面洗澡洗漱,尤其是現在天熱,白日坐在馬車上,出一身汗,總覺得不夠爽利。
“要不,咱們先找一處酒樓吃飯!
蕭陵川見客棧沒房,一點都不著急,或許吃飯回來以后,就有房間了也說不定。
“餅餅!”
小豆包出門一趟,對什么都新奇,他用手摸了摸肚子,提要求。
他說的餅餅,是于嬤嬤做的一種雞肉蔬菜餅,雞肉和蔬菜都剁得碎碎的,而后烙成棋子大小的小餅,豆包最喜歡吃。
“酒樓可沒有這個東西!
李海棠抱著豆包,感覺又沉了一些,自家兒子想吃,就要盡可能的滿足。
“要不,咱們找一家生意一般的飯館,給他們點銀子,借用一下灶間?”
天熱,吃食放不住,此番出行,倒是帶了一點鍋盔和涼拌的咸菜,結果吃一頓,不挑嘴的五福都不愛吃了。
李海棠有點苦夏,看到街邊有賣涼粉的,買了一碗,又調制點辣椒油,碎花生和黃瓜絲,湊合一頓。
“行吧!
李海棠答應下來,怕飯館的食材不新鮮,吃壞肚子,她帶著五福到集市上走了一圈,回來買了一塊厚實的雞胸肉并一些菜蔬。
小鎮上買雞肉,都是拆分售賣,和現代的超市大同小異,雞頭,雞脖子就很便宜,而雞腿雞胸肉最貴。
家家戶戶都沒有多少油水,誰有那個閑情雅致啃骨頭,越是肉多,越是搶手,當然價錢也高不少。
一行人在街道上賺一圈,就見一個婦人準備打烊。
李海棠選中這家飯館,主要是門口掃得很干凈,而不像別人家,蔥葉什么到處都是。
“幾位有事?”
婦人三十多歲的年紀,眉眼稀疏,看到來人以為是外地人問路,沒有放在心上。
“請問嬸子,飯館是要打烊嗎?”
現在剛過午時,時間還早。順著門口的縫隙往里面看,桌椅板凳擺放得錯落有序,桌子上纖塵不染。
“是啊,要吃飯去別人家,咱們飯館里沒有大廚。”
婦人說完,又要上門板。
沒有大廚,不開張,這是最好不過的了,這樣表示沒人來打擾,能安靜地用一頓飯。
李海棠趕緊表明自己的目的。想借用灶間,會給銀子,而且可以按照一頓飯付錢。
婦人一聽,擺擺手,反正這間鋪子,她也不準備做下去,過幾日就有人接手,到時候,剩下的油鹽醬醋,都要留給接手者,這些都不算銀子的,還不如不收錢,借給路過的外鄉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