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從一個半死不活的小勢力,瞬間變成了第三大勢力。
其勢力僅次于共和國和大明,比大順和大吳要強大,更別說已經被大明打殘的滿清了。
奈何自家人的事情自己知道,大魏說是一個獨立的勢力,實際上已經完全淪為了共和國的附屬勢力,唯一的就是沒有正名,其他的基本上都開始與共和國接軌,相互之間的融合在慢慢進行著。
隨著大魏的改革不斷的進行,國會建立之后,宰相獲得了更多的權柄,甚至不必再顧慮羅汝才的意志。哪怕就算想顧慮一下,考慮到監督黨對他位置的虎視眈眈,也不得不只能先把這份知遇之恩放在一邊。畢竟知遇之恩換不回權柄,他也不相信羅汝才還能夠奪回屬于他的權力,所以沒必要因為所謂的知遇之恩,把自己的仕途搭進去。
人性的薄涼,算是在這一刻發揮得淋漓盡致。
羅汝才這段時間不斷的學習,倒是學到了不少,以前看不懂的政令,如今似乎明白了。他發現,共和國采取的行政模式的確是省時省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君權的千秋萬代。為此僅僅需要把一部分的政治權力和極少數的軍事權力放棄而已,這筆買賣還是很劃算的。
不過他以前沒有實施,現在別人幫他實施了,結果上看已經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各地**部門,關鍵的部門都是由共和國派出的人手來擔任要職。其余不太重要的,才由大魏本土的士子來擔任。又因為存在執政黨和監督黨,而監督黨里面有很大部分黨員是共和國派出來的,故而執政黨在執政的過程中,必須要兢兢業業,生怕被打落神壇,黨派被迫解散。
對軍隊的整編也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速成軍官夜校緊急開班,同時針對各部隊士卒的掃盲活動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通過一次次針對潛意識的洗腦,讓士卒產生反內戰的心理,從而就算有某個軍官煽動,甚至羅汝才秘密策動軍隊造反,這些士卒也不會答應。
做完了這些,這次針對共和國的聯合軍事行動,就這樣戲劇性的落幕了。
而這次所謂的聯合行動,卻是給人一種上門找虐的感覺,讓這幾個勢力的士子們,不由得有點失望。他們似乎已經看到了,共和國的徹底崛起,而這幾個勢力,只能算是共和國繁榮富強的一個進階犧牲品而已。
看到這個,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應該怎么選擇:是在這幾個勢力里面出仕,還是去共和國出仕。
隨著這次戰爭的結束,最初的導火線——專利法和商標法,也得到了所有勢力的承認,并開設了專利局和商標局。開設之后的第一時間,手持重要技術的商人們,就拿著專利到這幾個地方進行注冊申請,同時通過國會,希望國家取締山寨盜版的侵權行為。
看著這些商家,那么自覺的捍衛著自己的合法權益,張弘斌高興的同時,也是哭笑不得。
畢竟自己商會出售的高科技玩意,在他們那個時空,其實也是山寨產品來著,只是別人維權維不到自己頭上。但只要想著嚴厲打擊山寨和盜版行為的自己,成為了這個時空最大的山寨貨商人,這種感覺真是有點微妙。
戰事已經完成,后續就是對戰果的消化。具體下去,就是對大西國戰利品的消化。
誠然,這里已經歸大魏國所有,但正式被大魏國接收以前,共和國也在這里賺取了大量的戰爭紅利:
首先就是不愿意投降,甚至打算反叛的大西國將軍和官員們的家產。對待這些兩面三刀,為了利益連忠誠都可以出售的家伙,既然事先說了要投降,如今卻又不投降了,還真當共和國好欺負不成?
其次就是愿意服從共和國,接受改造和整編的大西國官員和軍隊。前者經過培訓之后,放到各地需要人手的地方任職,同時可以抽掉一部分人手,送去大魏國那里進行工作。否則,科舉還沒有舉辦的現在,共和國那里有那么多的人手,送去大魏國幫他們建設近代化文明政權?
軍隊經過整編,可以填補一部分武警、警察和軍人的空缺。此刻共和國又進行了新一輪的征兵,能夠少在本土征召一些士卒,進而讓百姓最大限度的發揮生產力,提高整個華夏人民共和國的綜合實力才是關鍵。
最后,就是來自大西國和大魏國的移民。沒有了邊境封鎖,兩地對共和國仰慕多時,期待移民的百姓,終于可以順利移民了。這部分人口很快就能夠填補各地對勞動力的需求,甚至有一部分可以作為兵源。
處理完這些戰利品的消化之后,張弘斌還要帶著一干文臣,研究紙幣的發放問題。這玩意必須要慎之又慎,畢竟紙幣這玩意,大明也有發放,叫做寶鈔。不過有明以來,寶鈔毫無節制的進行發放,以至于貶值得和廢紙一樣,甚至后期還被看做是朝廷剝削百姓的一個手段。
故而,在大明這片大地上,百姓甚至許多世家,都對紙幣畏之如猛虎。
如何建立公信度,如何提高百姓對紙幣的認可度,也是國會需要討論的重大問題。若是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那紙幣的發放,就得要延遲。
在張弘斌忙得昏頭轉向的同時,遠在澳大利亞的張才,也面臨著人生第一次戰斗。
自希望村建設完畢之后,百姓開墾農田,挖掘鐵礦石,一步步的把希望村建設成為一座世外桃源。
這里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周圍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力方面更不用說,張犇父子、張老爺子夫婦、張才的外公外婆前秦王朱誼漶夫婦、張弘武和張弘文這兩個伯伯、李定國這個不是叔叔的叔叔、甚至還有朱存媛這個慈母,都秘密的運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物資,甚至是人手過去支援張才的建設。
如今,新建立的十多個谷倉里面,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有基本的米面,也有壓縮餅干和罐頭之類可以長期保存的干糧;各種鋼制工具堆滿了公務倉庫;五百多件從春裝到冬裝各式衣物堆滿了張才的偏房;五百頭黃牛、五百頭水牛、三百匹駑馬、六百匹戰馬、一千頭豬,八百頭羊在剛剛開辟的牧場里面放牧。當然,后期張弘斌秘密讓張琉往澳大利亞上,運去了三千多只屎殼郎……必要的情況下會繼續增加一批。
張才的初始建設資金非常的豐裕姑且不說,人才的儲備也很豐富。
不僅有手藝不錯的木匠和鐵匠,還有裁縫和廚師,甚至還有建筑師和教師。讓人無語的是,張才身邊還有三個小丫鬟和五個小。至于勞動力就更不用說,這次大西國和大魏國的移民里面,就精選了六百戶成分干凈,淳樸憨厚的百姓運了過去。
有了足夠的人手和足夠的資金,張才直接把希望村升級為希望鎮,并且開辟了第二個村子思華村。
如今希望鎮和思華村中,希望鎮就是一個大工地,也設置了四個作坊:水泥作坊,漁業加工作坊、煉鋼作坊和木工作坊。甚至于,琉璃作坊也在火熱修建之中。同時,城池因為毗鄰海岸線,故而也建設了一個深水港扣船塢,已經可以初步建設近海漁船,每天都有大批的海魚被捕撈上來,或者現賣,或者被漁業加工作坊,制作成為魚干和肉松。
至于思華村,則以畜牧業和農耕為主,重點發展大批量畜牧、經濟作物栽培和大規模耕種。
經濟作物主要由纖維類(亞麻和棉花等)、調味料類(辣椒和茴香等)、水果類(這就不舉例了)。
很多的事情,其實還在草創的階段,暫時還得不到任何的受益。目前兩個地方,依然處于一種只有投入沒有收獲的階段,不過張才很有把握,會很快把成本回收回來,然后開始逐步盈利。
但是在這之前,有一件事,卻是困擾了他。
就在昨天,幾個放牧的百姓沒有回來,連同羊群也沒有回來。民兵部隊迅速派人沿著他們放牧的防線追蹤過去,結果發現了短暫戰斗過的痕跡。這表明,這幾個人很有可能遇到了什么兇猛的動物,或者是當地的土著。
很顯然,前者的可能性很低,否則在當場就能夠發現遺骸。既然沒有發現,那很有可能,就是他們被土著抓走了。
張才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會在那么快的時間里,就和當地的土著碰上,但既然碰上了,那就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
或者友好相處,或者滅了他們!
其實說這個很廢話,張才其實在來之前就預料到了事情的結局,或者說是唯一的結局。共和國也好,還是別的什么勢力也罷,都沒有能夠和當地土著溝通的本事。沒有溝通,就不存在理解。而對于他們而言,自己這些人,只是純粹的侵略者而已。對于侵略者,或者站在張才他們的角度來說,為了捍衛自己和族人的生命安全,他別無選擇。
他不是一個弒殺之人,但為了華夏民族,他不介意雙手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