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學生斬殺了高麗主將李言順――”李恪淡淡的說道,將李言順的人頭放到了李恪的案幾上。
看著李言順那顆猙獰的有點過頭了的頭顱,李恪淡淡一笑。
“見他插在白巖城下,讓高麗人看看跟大唐作對的下場――”李恪狠狠的說道。
“諾――”兩人領命離開。
第二天,李恪命令藍東,讓他率領突厥精騎在白巖城挑釁高麗人。
高麗人接受了昨晚的襲營的慘痛教訓,今天龜縮在城內不敢迎戰。
再說,他們已經龜縮了幾個月,已經習慣了這樣防御。
所以,白巖城的城樓上,高麗的主將高得柱冷冷的目視城下的兩萬突厥精騎一言不發,他手下的將領也沉默不語。
藍東見高麗人龜縮在城內不敢應戰,早就有心理準備。
他對自己的部下大手一揮,兩萬精騎從中分開,兩千名唐軍新軍將一千多高麗戰俘被押上了戰場。
這些戰俘衣衫破爛不堪,面容烏黑,全身又有一股發焦的糊味,正是昨晚在大火中被俘的高麗俘虜。
唐軍新軍將俘虜一字排開在白巖城下,緩緩的退出了戰場。
白巖城上的高麗主將高得柱看到戰俘,他一下子就清楚了唐軍的目的。
因為,之前他也研究過李恪的戰術,作戰思維等,他清楚的知道北王李恪對待俘虜的手段。
倏然之間,高得柱有點茫然了!他今天年紀已經過了五十,當年大隋北征高麗的時候,他就是一員小將,那個時候大隋的皇帝講仁義,有待戰俘,高麗才會趁機而大敗隨軍。
即便大唐皇帝這次御駕親征,他的寬仁態度也讓高得柱想到了對付大隋皇帝時的手段。
然而,看到大唐將戰俘押上戰場,要在白巖城下處決。
他清醒了,他清楚眼前的北王李恪不是前朝的大隋皇帝,更加不是當朝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他就是他自己,北王李恪,在大唐跟軍神比肩的男人。
“馬隊準備――”藍東冷冷的吼道。
他的親衛馬隊開始緩緩走出,在戰俘面前停下。
藍東很喜歡這樣的血腥的場面,這很符合他的性格,他本就喜歡鮮血噴涌而出的那種快感。
“高麗人,你們降不降?”
藍東用生硬的漢語話問道。
因為,自大隋隋煬帝時期,高麗和扶桑等附庸國都開始學習說中原話。
而李恪攻下突厥之后,突厥的將領們都學會了中原話。
高得柱依然沒有說話,他鐵青著臉目視白巖城下的戰俘。
“恩――哈哈哈――”藍東大笑道,“不降――破城之日你們的結果跟他們一樣,北王殿下有令,破城屠城――哈哈――哈哈――殺――”藍東瘋狂的笑道,他的笑聲響徹在了白巖城下,讓城上的高麗守卒聽著都有心顫。
“啊――”慘叫聲此起彼伏,就見一顆顆的高麗俘虜的人頭滾落在地上。
鮮血從他們沒有頭顱的尸體中噴涌而出。
殺完戰俘,一千名突厥精騎緩緩催動戰馬,沖到了白巖城下,嚇得守城的高麗士卒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就放箭,但他們的準星不足,一箭都沒有射到突厥精騎的身上,突厥精騎突然彎弓搭箭,城頭上響起了正正慘叫,不少高麗守卒被設下城墻。
“哈哈――哈哈――”藍東狂笑道、“突厥人,你們等著,今天的大仇本將軍一定會報――”高得柱忍不住吼道。
“哈哈――”藍東狂笑道,“你不會有那邊機會,破城之日,你要殉城――”說完,領著自己的大軍大搖大擺的離開了白巖城。
有了一萬的俘虜,即便白巖城的高麗大軍守住城池,不讓唐軍攻破,但是他們每天都會看到唐軍在白巖城下殺俘。
╠╣看到自己的同伴,就像被殺豬一樣的宰殺在白巖城下的時候,城樓上的高得柱心如刀絞。
很多次,他都忍不住想要出城跟唐軍決一死戰,可看到軍容整齊,殺氣騰騰的突厥精騎,他忍住了自己的沖和憤怒,他清楚大軍一旦出城,面對突厥精騎和黑衣衛大軍,他的結果只有一種,那就是死。
這幾天,李恪過不輕松,他的心思放在了長安城。
因為,李世民的大軍已經從幽州出發走進了洛陽城。
然而,讓李恪不解的是,李世民和他的北征大軍到了洛陽之后就沒有再繼續向長安進發,而是選擇了駐留在洛陽城。
李恪有點茫然,他想不通李世民究竟是什么意思,難道他也發現了長孫無忌和李承乾的陰謀不成?
或者說,他的病情已經到了不能在前行的程度,只能留在洛陽救治?
突然之間,李恪心中非常沉重。
他覺得有無數的重擔壓在了自己的身上。
因為,這次的對決他不能輸,他輸不起。
他的身邊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的身邊還有數萬的黑衣衛大軍,還有數十名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將領。
“王中長——”李恪喊道。
“殿下——”王中長走進大帳。
“長安的情報來了沒有?”
李恪詢問。
“還沒有,殿下!”
王中長回答道。
“命令朱童,讓他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弄清楚洛陽方面的情況!”
李恪狠狠的說道。
“諾——”王中長領命道。
看到王中長背影消失在大帳中,李恪臉色變得有點差。
“殿下——”這時,藍東走進了大帳。
“藍東——”李恪看了眼前的突厥大將一眼,“這次白巖城投降,本王想讓你的突厥大軍進城——”“殿下的意思是?”
藍東疑惑道。
“你不懂?”
李恪反問道。
“懂——”藍東恍然大悟。
“對——那你下去吧,告訴突厥的勇士們,城內的東西本王一分都不會要,都賞給他們——”李恪冰冷的說道。
“諾——”藍東領命離開。
白巖城,將軍府。
老將高得柱仔細的看完國王的詔書,這才嘆了一口氣說道,“諸位,大王的要死是讓我們李恪議和。”
剛收到國王的詔書時,諸將顯得非常緊張,不清楚國王對大唐到底是什么態度。
現在聽到國王要跟大唐議和,諸將心里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