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70年三月十五日,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降世。一個多月后的黃道吉日,也就是五月二日這天,太祖便急急舉辦冊封大典,擬封其為魯王,并在當(dāng)天,為其子挑選伴長女。
八歲的徐儀華,南直隸鐘離人,征虜大將軍徐達(dá)長女。今特授皇室邀請,隨其母徐夫人一起參加大典。
按理說,皇子的冊封大典理應(yīng)由其父徐達(dá)參加即可,可今天,這對母女卻是被明太祖和馬皇后點名傳詔而來的。
“娘親,你說爹爹也真是,長年在外打仗不歸家,一進(jìn)門便著急去皇宮面見萬歲。你看今日,他又撇下我們娘倆不顧,好像咱們和他進(jìn)的不是一個宮門似的。”
徐夫人聞聽,挽著女兒的小手,輕言道:“你爹爹自然有他的事情要做,就不勞你這小丫頭多費心了。不過我問你,妙云,你喜歡這里嗎?喜歡的話,以后便在這里住下可好?”
謝夫人嘴里的妙云便是女兒的閨名,她最后詢問的話音極小,像是期待又似是不舍。
“嗯……”
妙云思考了片刻,指著遠(yuǎn)處的匾額回道:“娘親,雖說我比較喜歡那處“宅子”,也想在里面住上一宿,可我又舍不得你和爹爹,還是……還是算了吧。”
“宅子?”
徐夫人朝遠(yuǎn)處一瞧,噗嗤笑出聲來。
“云兒,那可不是什么宅子,那是皇后娘娘的寢宮,名曰“坤寧宮”,你這丫頭想住進(jìn)那里?呵呵,你這期許可是比你爹爹的胃口都要大呦!”
“坤寧宮?”
妙云又仔細(xì)辨認(rèn)了一遍匾額上陌生的三個字,突然張開嘴巴驚呼道:“老子先生的《道德經(jīng)》里曾有所講,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為天下貞。
也就是說,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對,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貴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便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間之唯一,那么皇后的寢宮便取自《道德經(jīng)》中的坤得一以寧這一句,所以故名坤寧宮。
娘親,我就說嘛,這里怎么會鎏金銅瓦、精雕細(xì)琢的如此玲瓏別致,原來是皇后娘娘的寢宮,這還真讓云兒流連忘返呢。”
徐夫人滿臉喜色,毫不吝嗇地夸贊道:“你這聰明的小丫頭,懂得還真是不少,難怪他們都喜歡叫你“女諸生”。”
妙云似乎未聽進(jìn)徐夫人的夸獎,順手又指向前面黑壓壓的一片人群,問道:“娘親,那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美人呀?”
徐夫人自知妙云指的是什么,未扭頭,卻不屑一顧地囑咐道:“云兒,記住,那一群紅肥綠瘦、充斥著胭脂氣的女子,只是皇子們的伴長女,跟你現(xiàn)在或今后的身份都是萬萬不能比擬的,切記,以后可不能在她們面前短了身份。”
“伴長女?”
妙云抓了抓腦袋,接著問道:
“娘親,什么叫伴長女呀?是不是就是選秀女呀?我可聽老師說了,咱們大明選拔秀女的制度就如同科舉考試一般難,凡是能通過層層篩選進(jìn)入皇宮的美人最后還都要被內(nèi)監(jiān)和穩(wěn)婆扒掉三層皮呢。”
妙云的話音剛落就被徐夫人捂住了嘴。她左右張望了一眼,四處無人,這才悄聲說道:
“你這傻丫頭,以后這話可不許亂講,尤其是在這宮里頭,若傳出去,搞不好咱們?nèi)叶家艿綘窟B。”
“哦!”
妙云雖撅起了嘴,但她也自知多年來的家訓(xùn)——謹(jǐn)言慎行。
“娘親告訴你,這選秀女和伴長女可不太一樣,秀女只有在13至16歲,非醫(yī)、非巫、非商賈和百工的漂亮女子才有資格參加選秀。而伴長女對年齡、容貌到?jīng)]有什么太大的要求,反而是對琴、棋、書、畫、儀容、品行、出身等有著嚴(yán)格的規(guī)定。
換句話說,你眼前的這些人,也不過就是官宦家里的旁系子女,陪著太子和幾個王爺讀書玩耍的陪襯罷了。”
……………………
御花園太華池旁,一名健碩的中年男子正跪拜在另一名著皇袍的男子腳下。
“大將軍,起身說話!”
“是!”
健碩的中年男子正是妙云之父,征虜大將軍徐達(dá)。
“天德,聽說了嗎?元惠宗前天死了,上奏的消息說是痢疾,呵呵,我看啊,這分明是被你給嚇?biāo)赖摹?br>
你的西路軍最近把元軍大將庫庫給逼到了隨林,又命湯河進(jìn)軍了寧夏,鄧愈攻了河州,你自己又攻取了沔州、興元等地。
而東路軍的李文忠進(jìn)攻察罕諾爾,生擒了珠孟和沙達(dá)哈,這個“順帝”能咽得下這口氣?我看啊,這就是他元朝氣數(shù)盡了,天都要急著收他。”
一旁的徐達(dá)面無表情,并沒有因為這些功績沾沾自喜。
“圣上,李文忠已經(jīng)兼程趕去應(yīng)昌,畢竟這個元惠宗還有一個勇猛矯健的兒子叫愛猷識禮達(dá)臘,只有將他擒獲,我們才能叫做奏凱而還。”
明太祖朱元璋欣賞地看著這個忠心耿耿又驍勇善戰(zhàn)的中年男子,一句話脫口而出:
“好!大將軍,待李文忠凱旋而歸之時,我便封你為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卷。
另……”
明太祖總感覺這些東西還不足矣賜予這個開國第一功臣為獎賞,他思考了片刻,打定主意,決定再送他另一件天大的獎賞。沒曾想,還未開口,徐達(dá)便激動的又跪倒在地。
“圣上,夠了、夠了!這些虛名皆乃身外之物,能為圣上東征西戰(zhàn)便是我徐達(dá)之福,臣子豈能再貪圖這些名利?”
肝腦涂地的話讓明太祖十分受用,他居然上前一步,主動俯身,單手將跪倒在地的徐達(dá)攙起。
“大將軍,朕今天讓你來是想詢你一件事,也不知你意下如何?”
徐達(dá)心里默默盤算,“終于要說出口了嗎?這可是自己多年來的夙愿。”
雙手抱拳,一躬身,謙遜開口道:“圣上但說無妨,凡用得著徐達(dá)之處,末將定當(dāng)殫心竭慮為圣上分憂。”
朱元璋撫摸著胡須,笑道:“呵呵,素聞大將軍長女賢良淑德且天資聰穎,自幼便喜歡讀書,堪稱女中儒生。咱們朝中諸臣更是喜歡戲稱她為“女諸生”,可有此事啊?”
徐達(dá)裝作一征,隨后吞吞吐吐地講道:“呃……圣上,小女確實從三歲起就博覽群書,可也……也不至于像他們說的那么光彩奪目。那……那都是朝中大臣看在臣下的薄面上給小女的謬贊罷了,圣上……圣上萬萬不可當(dāng)真,不可當(dāng)真吶!”
明太祖聽出徐達(dá)嘴中的謙遜,也能看透他內(nèi)心對自己長女的滿意。
“天德,朕與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來君臣相互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親。你有這么好的女兒,朕想將皇子與她相配,你看可好啊?”
“啊!”
徐達(dá)第三次跪倒在地叩頭拜謝,嘴里卻沒有一句推辭。
因為這是他多年以前就預(yù)料到的,也只有聯(lián)姻,才能讓徐家和皇室的關(guān)系更加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