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得住所,一茅山小道童對我說起原因,五年前,峨眉派為比武大會的東道主,峨眉派當時有一名參加比賽的道士,和妻子是雙修道士,雙雙在峨眉山上修煉,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妻子出去慘遭橫死,其中內情已經不得而知,有人看見是茅山不死道人所為。
趁這峨眉山道士趁比武大會舉行之際,堵在“伏羲臺”道上,口口聲聲揚言要與不死道人不死不休。
這比武大會,本來就有過關之說,只要本領過人,可在路上攔住或是點名任意一位同道較技切磋,借此揚名。
無論輸贏都是一樁美談,所以大多數的較量只要不涉及到生死,一般東道主是不會干涉的。
這道士人不見不死道人,還是執意不肯讓開山路,說是要將其余的四大派弟子堵死在山路上,直至比武大會結束,這樣一來,就有人看不過眼了。
茅山派向來與少林派交好,有十幾名道士上來理論,最后終于忍不住動手,誰知那道士雖只一人,卻十分的厲害,非但不落下風,還將這些道士打得抱頭而回。
這時,伏羲臺的小路邊匯聚了茅山派二十多位道士站在攔路的道士跟前。走在前面的是在一眾人中年齡最大,修為最高,叫王真人,不過真人性格平和,不好與人爭斗。
王真人嘆了一聲,道:“得饒人處且饒人,峨眉道友,小道這廂有禮了。“說罷收起手中的拂塵,對峨眉攔路的道士單手做禮。”
那道士道:“不死道人不出,我就在這里不走。”分明像個賴皮說話,其余的小道士氣的直瞪眼睛。
王真人道:“我師弟外出,不在山中,不如我代師弟招待道長如何?
那道士說:“我與你茅山不死道長有殺妻之恨,你能解決得了?”
王真人道:“我茅山好歹也是千年大派,我師弟是江湖成名已久的俠客,他不會作出那等殺人的勾當。”
那道士說:“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是你,你又如何哪曉得你師弟的背后勾當。”
王真人見無法說服那道人,就對手下的小道士說:“我茅山派畢竟是東道主,我總要照顧茅山臉面,聽聞師弟已回到茅山,立刻派人去通報說有人找。”
一小道童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