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梓寧只覺關鍵的時候,這些人當真是沒用得緊!
“貴妃娘娘無事,腹中胎兒脈息也尚算平穩,只是眼下這殿宇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需要將貴妃娘娘移到別的地方去才能繼續手術。”
皇帝也不清楚手術是個什么意思,但眼下他是急的一點主意都沒有了,聽到蘇梓寧說要將人移出這個危險的地方,便立刻點頭,起身便要將熙貴妃抱起來。
蘇梓寧又止住他,差了三兩個人過來幫著一起將人輕柔的放進皇帝懷里,又蓋上薄毯,這才叫人擁護著皇帝往側門走去。
“阿寧!”
慌亂間,身后一個熟悉的呼聲,蘇梓寧轉眸便看見急急走進來的白千燁。
“你怎么也進來了?這地方不安全,我們都打算出去了!”
白千燁嘆了口氣上前拉住她的手。
“你也知道這地方不安全。”
既然知道,為何要一直留在殿內?這熙貴妃同皇嗣說到底同她是沒有半點關系的,她知不知道保護好自己的性命才最為要緊?
蘇梓寧沒理反駁,便也不在這事兒上過多糾結。
“你可知道哪里出去安全些?后園草木多,火勢延伸過來也快,且熙貴妃的身子也不能隨意吹風,找個避風的殿宇才行。”
白千燁點點頭,帶著眾人往一旁的小路走。
“跟我來。”
白千燁在太后身邊養了幾年,對內宮的各處倒還算熟悉,看著地形尋了個尚算安靜的地方便帶人過去,是一趙氏才人的院子。
這院子中無一宮主位,住的都是些小才人,一年半載也不見皇上來一次,眼下趙氏才人恍然看見皇上帶人來敲門,還以為是來了什么歹人,直到當真看見皇帝的玉牌,這才急忙跪下去行禮,大開房門將人讓了進去。
將無關之人清出屋子去,蘇梓寧同一眾太醫這才能繼續幫著熙貴妃生孩子。
皇帝心急的等在屋外,白千燁在一旁陪著,那趙氏才人瑟瑟發抖的跪在那處,燕兒見她身上僅著一件睡覺穿的單衣,便順手將手里的披風遞給她,得了她一個感激的笑。
到底是火勢太大,湘華宮被燒了大半個殿宇,熙貴妃生產的內殿頂梁柱受了波及,整個殿宇傾塌下來,那巨大的聲響嚇醒了這宮中所有安睡的生靈。
伴隨而來的,是小小院落之中一聲清脆的嬰兒啼哭聲。
“是位皇子還是公主?”
蘇梓寧安撫著熙貴妃,不斷的在熙貴妃手臂上和腿上下針。
這些針是為熙貴妃續命所用,太過專注以至于孩子生出來的時候,她都沒來得及看一眼這孩子是男是女。
容姑姑將孩子包好了先抱到蘇梓寧面前看了一眼。
“回王妃娘娘,是位皇子!”
蘇梓寧笑了笑,那小孩皺巴巴的小臉看起來倒是沒有什么異樣之處,只是到底早產了半個月,看起來過于小了些,不過也不是什么大事兒。
“皇子早產,身子本就虛弱,莫要抱出去吹風,若是皇上想看,便立個屏風叫皇上來屋子里,旁人便莫要放進來了,眼下貴妃的身子也虛弱,不叫人來打擾為好。”
也是熙貴妃有先見之明請了蘇梓寧來,有蘇梓寧在旁給她撐著,這一場大劫到底是母子平安的過來了。
熙貴妃生下了皇長子,皇上高興,直接便晉封熙貴妃為皇貴妃,位同副后。
又念端王妃護皇貴妃和皇嗣有功,賞了不少田地食邑,這些東西到底值多少錢蘇梓寧也不清楚,不過看見白千燁那亮了亮的眸子她便知道,這些東西必然價值不菲!
當夜的大火如何燃起來的孫浩也查出了原因,原是湘華宮中的小宮人嘴饞,半夜還去廚房偷食,離開的時候忘了將那爐火熄滅,火星子落在柴火上便燃起大火來。
對于這個解釋,蘇梓寧是不相信的。
別說小廚房里日夜都有人在看守爐火,縱使一夜不滅也不至于走水,二來若只是廚房起火,那便將廚房的火源滅了便是,可大火越燒越大的蔓延了半個湘華宮,難不成在大火蔓延開之前,便無人發現走水?湘華宮中的防衛想必不會差至如此。
只是那偷食之人簽了字畫了押,也被當眾處死,這件事再查下去也只會讓更多人丟掉性命,蘇梓寧便只能努力忽略這件事情背后還存著真相的事兒。
除了那大火之外,皇帝也是震怒了一番,將當時貪生怕死而離了湘華宮的那些宮人太監都揪出來打了一頓打出宮去。
蘇梓寧看著皇帝這般大動干戈的處理此事,心下也只能嘆息,難怪天下都要易主,當真是什么事都由著性子來的。
待確保熙貴妃沒有性命之憂、皇帝處理責罰完宮人之后,蘇梓寧同白千燁便一齊告退回了王府。
躺在她軟軟的大床上,蘇梓寧恨不得整個人都粘在這床上算了,這入宮一趟實在是太累人了!
......
熙貴妃母子平安的生下皇長子,皇上便有意將這第一個孩子立為太子,卻遭群臣反對。
按理來說,這么多年來皇上膝下一直沒有子嗣,甚至已經開始考慮將皇位易給皇族之中旁的賢德之人,比如白千燁,比如白燕衡。
這好不容易有皇嗣了,還是貴妃所出,群臣該歡喜慶賀皇朝終于有太子才對,可眼下群臣聯名上書反對立熙貴妃之子為太子,無非只有一個原因,便是有傳聞傳出,熙貴妃并非早產,而是足月而生,而這孩子,并非是皇上親生。
這傳聞傳到皇帝耳朵里的時候,皇帝當場便發了怒氣,險些將那回話之人拉出去砍了。
可就算他將那人砍了,也不能堵住悠悠眾口,說到最后連太后那邊都差人來問話,說這熙貴妃早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一回事?那誰也不清楚啊!
當日貴妃腹痛之時,宮中幾位太醫便都會診過,沒有查出貴妃早產的原因來,這也是為何后來那樣無證可循的流言越傳越厲害的原因。
這流言傳到蘇梓寧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