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蘇梓寧沒記錯,之前小世子說過,那劉府宅院便是姜音蘭用自己的銀錢買下來的。
“大人說得沒錯,他喜歡的從來都是那些,奴以為的真心,不過是自己騙自己的罷了。奴察覺那湯藥有問題的時候,奴的身子已虛弱到連下榻都為難。”
“劉生以讓奴靜養(yǎng)為由,開始日日不歸家,故而奴死訊傳出的那日,他便也只趕在旁人面前哭了一通,只怕連奴的墳冢在何處,他都不知。”
“是府中管家孫大哥將奴送到墳場去的,下葬之前,孫大哥發(fā)現(xiàn)奴尚存一息,便瞞著眾人將奴救了下來。”
“奴自此便在城外山寺休養(yǎng)身子,只等著有一日能歸來,親手了結(jié)了欺我負我之人!不想那一刀,還是未能如愿......”
姜音蘭向來都是個決絕之人,不然也不會在盛名之時拋下一切跟劉生走。
劉生從未真正的了解過她,所以只怕就算死的時候,都沒想到回來復仇的竟是姜音蘭。
“他負了你,你便殺了他,是孫氏幫你逃出劉府的?既然逃了,眼下為何又回來?”
蘇梓寧看著姜音蘭,心中敬佩卻又惋惜,好好一個姑娘,偏偏遇上人渣。
只是一直都平靜訴說這整件事情的姜音蘭,在聽到蘇梓寧這句話時立刻激動搖頭。
“不是的!孫大哥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此事,他將奴送到佛寺休養(yǎng),為的便是要奴忘卻前程往事,此事同他無關!回來......”
“是奴自己做的事,自然不能讓孫大哥幫奴擔下來,孫大哥是好人,不該因為奴便身陷大牢,此事全是奴一人所為,還請兩位大人明察。”
蘇梓寧搖搖頭:“那你可知道,就在昨夜他險些將劉生和楊氏一刀殺了,單這件事,他便難逃罪責。”
姜音蘭呆在原地,半響眼中含淚的苦笑起來。
“奴一介風塵女子浪跡一生,如何值得他如此......”
“如何不值得!你這樣的女子,值得任何人對你好!”
很是突兀的聲音傳出來,面上戴著個奇奇怪怪面具的男子從木柱后跳出來。
許是太過激動,身上的錦衣翻飛,露出那從劉生房中取來戴了好幾日的腰間配飾。
姜音蘭的目光頓時變得通紅,那眼中的殺意那般濃重,小世子都被嚇了一跳,急忙往后退了兩步。
都不用懷疑,若不是眼下還在大理寺,姜音蘭只怕拼著這條命都要上千將這“劉生”殺死。
“劉生死了。”
蘇梓寧坐在那處看了半響,最后淡淡開口,果然見姜音蘭滿臉不敢相信的轉(zhuǎn)眸盯著她。
劉生就在眼前,活生生的在她眼前!
蘇梓寧揮了揮手,小世子將面具拿下,露出那張嬉皮笑臉的面容。
“你看,小爺不是劉生,劉生早被你殺了,你如愿報仇了。”
雖是一樁命案,但至少這堂上的所有人,惋惜的都是眼前的女子。
姜音蘭呆呆的看著小世子的面容,半響沒有反應過來。
一杯茶喝完,那邊辰辛也回來了,帶回了一個木制小盒子。
想來是許久沒打開過,盒子上除了血跡之外,有有些許積灰。
這樁案子到這為止,才算有了真正的結(jié)果,劉生是姜音蘭所殺,同孫氏沒有什么關系。
“既然劉生是你所殺,那昨夜的不過一場鬧劇,無人受傷,孫氏亦無罪,今日便會被釋放,只是你......”
蘇梓寧看著姜音蘭,后面的話沒有說完,但所有人都知道,殺人償命,是刑法所定,并非眾人同情,姜音蘭便可逃過一死。
姜音蘭似乎還沒有從劉生真的死了的消息中回過神來,眾人也沒再多說什么,剩下的事情荊大人自會處置。
回程的路上蘇梓寧一直沒有說話,小世子也不敢多言,難得安安靜靜的坐在一旁。
……
“你說這世上的男人是不是都這般沒良心?女人為之傾盡一切,他卻轉(zhuǎn)眼便另尋新歡,姜音蘭當真病死便也算了,可那帶毒的湯藥......當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白千燁的書房中,蘇梓寧從回來將案宗放在他桌上便一直坐在一旁發(fā)呆,眼下終于回過神來開了口,卻是這么一句話。
白千燁扶額:“這世上那么多的男人,不是人人都像劉生一般,不然京兆府前的鼓都要被擊破了。”
況且,若是旁人便也罷了,她是如何都不該有這般嘆息的。
畢竟若是想要在湯藥里下點什么毒,只怕還沒拿到她面前便被察覺出來了,該是只有她給別人下毒的份。
“雖說你說的不錯,但這心里還是覺得,什么都沒做錯的姜音蘭實在不該死,只是她也不該那般沖動的去殺人罷了。”
白千燁將手中文書合起來,突然同她笑了笑。
“若是劉生未死,姜音蘭不必一命抵一命。”
蘇梓寧眨巴眼睛看了他半響,突然反應過來他說的是個什么意思。
是了,她先前為了引蛇出洞,將劉生未死的消息傳了出去,事實上知道劉生死了的人并不多!
只是......
“紙包不住火,你是大理寺的執(zhí)掌者,總不能帶頭走后門。”
國有國法,她不是情感占領理智高地的人。
若是白千燁帶了這個頭,日后這事兒叫人知道了,他手底下那些個大大小小的官員也徇私,那這朝廷便要亂了,到時候更是民不聊生。
白千燁將那文書遞到蘇梓寧面前。
“嗯,多謝王妃替本王著想,徇私之事確實不可行。不過這姜音蘭確實不必死,看看,這是刑部新定的刑法律例,其中或許有你感興趣的東西。”
劉生的名字從吏部文書上劃除的時候,正是劉府發(fā)喪那日。
這人雖是個不忠不義之輩,卻也是劉家二老的獨子,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說的便是如此。
楊氏帶著小世子給的通關文牒離開了京城,不知去了何處,但她離開之時滿臉笑意,離開這京城對她來說,該是高興事一件。
孫氏在城南置辦了一個小小宅子,平日里編些竹籃販賣為營生,不賺錢,卻能吃個飽飯還有些留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