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脈之后,李初一對于常先生的病情有了了大概的估計。
熱他清楚原因,畢竟剛剛室內不通風,而且常先生還蓋的這么嚴實,可冷是怎么回事呢?
這時趙惜文注意到了常先生額頭上放著的濕毛巾,并且盯著看。很快李初一也發現了,趕忙伸手去碰,果然沒錯,冰的,怪不得沒法退燒。
然后他又查看了常先生前胸、后背、大腿上的情況。確實是蕁麻疹沒錯,但是單單憑著時間確實分不出是急性還是慢性來。因為常先生的過敏原因現在還不好查,只能判斷用什么方法先進行治療。
李初一突然想起來《天心醫訣》里面,對于蕁麻疹慢性和急性區別的記載。
蕁麻疹是由于血虛風燥,血寒,是風熱引起的,其主要共同癥狀是出現瘙癢的癥狀,但是原因不同,其皮疹或者風團是有所不同的,
急性者起病較急,常于短期內痊愈,病情嚴重可伴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樣癥狀;皮損反復發作超過六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由此李初一觀察了下常先生身上出的疹子,做出了診斷,不出意外的話常先生得的應該是慢性蕁麻疹。
于是李初一本來打算選用針灸,針刺穴位,曲池、血海、足三里這些穴位,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也可以通過拔罐、走罐、刺絡放血,對不同的蕁麻疹有更好的療效。
最終李初一考慮到常先生情況特殊,他必須得先通過這兩套方案共同去治療現在躺在病床上扭來扭去的這個人,可是現在他身上只帶了針灸包,拔火罐的整套醫療器具都在起死堂。
沒有拔火罐的東西,這個問題一時間讓他有點犯難。
如果只扎針不拔火罐的話,能暫時壓制住目前的病情,但是很快就會復發
于是李初一轉過頭去問趙老爺子“:爺爺,你那有拔火罐的東西嗎?”
趙鑫一直在盯著看,對于李初一這么快就能確定了蕁麻慢性蕁麻疹和急性蕁麻疹的判別,深感佩服,只是對于話題突然一下轉到了自己身上有點反應不過來。
之后他心想了想后跟李初一說“:我這有一套很久之前用過的,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用,加上沒有清潔條件,得叫人去買酒精啊!
聽到這兒趙惜文很快打開地圖找了家最近的藥店“:外買單點應該是送不到村子里的,實在不行,我過去買吧!
三個人湊一塊一商量,分立馬工明確。
孫大爺和趙老爺子兩個人回家,去找找拔火罐的醫用品拿著回來趙惜文開著常先生的車,去村口,買清潔藥品回來。
李初一就負責呆在原地查看病情,實時照料,實在不行,先用針灸穩住常先生的病情。
這件事總算被理出了個頭緒,三方同時行動,井然有序。
李初一在這個臥室里走過來走過去,對于過敏原進行推斷。首先他把這個家里的幾個保姆都叫過來問一些問題,保姆也因為被勒令配合李初一,所以必須如實相告。
然后李初一分別詢問保姆,常先生每次的的發病,時間并記錄了下來。又分別記錄了每次的發病癥狀,和周圍環境的變化,還有常先生發病當天的飲食情況。
等李初一最終匯總好了所有的信息之后,遣散了保姆們,一轉頭忽然注意到他們剛進門時散發著濃濃煙味的的那個小香爐。
于是他又找來一個保姆問這個香爐是不是要每天都需要點起來?被找來的這個保姆回答他說,這個香爐的事情說來也怪,每次只要這個香爐點起來,常先生,一定是因為工作上的事兒發了一筆橫財。
但是之后他就會生病,也正因為這個情況,所以才在那邊放上供桌供奉食品,把這個香爐供起來。
李初一低著頭不說話,揮揮手讓小保姆離開了,又自己站在那默默的思考了一會。心想“有沒有可能這個香爐里的香灰就是張先生的過敏源呢?”
于是,他走到了香爐旁,捻起了細微的一些香灰,先是大致聞了聞,又仔細嗅了嗅。
這香灰里面有香味,明顯有問題。
但是化學成分,一時半刻他也是分辨不出來的,于是他從自己的兜里掏出一個小塑料袋子,裝了一些揣回兜里了。
然后又把香滅了,坐回了常先生的旁邊,觀察他的情況,等趙老爺子和趙惜文回來。
過了一陣,他就發現常先生的身體免疫系統在自己退燒,于是他更加確定這個香會可能就是長先生的過敏來源。
終于李初一等到了趙惜文和趙老爺子氣喘吁吁地從外面趕了回來了,于是他先是使用了針灸的方式,清熱解毒,使得常先生很快就恢復了最基礎的意識狀態。
然后又燒熱酒精了給火罐做了清理清潔工作,之后在常先生的穴位上先進行了一定的推拿活血,最后才用拔火罐的方式,去濕排除毒素。
等這一套結束之后,常先生身上的紅斑、紅點、以肉眼看見的速度退的也差不多了,常先生也不在扭來扭去。
他先是退燒然后開始逐漸恢復所有的意識,之后甚至能夠自己坐起來了。轉頭看見趙惜文,趙家老爺子和李初一三個人,顯然他是有點懵的。
在片刻的思考后,他像是突然反應過來是這幾個人把他救醒了,于是施施然從床上爬起來,叫保姆去給這幾個人泡茶。然后,自己換了衣服帶著客人們走向客廳。
常家的長子,看見自己的父親沒事了趕忙向三人鞠了個躬,以此表示自己的感謝和感激之情。然后跟著他的父親一起走向了客廳。
等幾個人都落座后,常先生并沒有用正眼去看趙惜文和趙家老爺子,他只是拿余光瞟了一下他們爺倆就轉頭對著李初一說“:謝謝醫生,今日保全了我常家的名譽,也保全了我常某人的性命!
李初一在這時想起趙惜文放下成見來幫助這個人時的通情達理,又目睹了這個人現在這種視若無睹的態度突然就很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