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的人貌似非常的暴躁,聲音滿懷惡意。“李初一你這個臭小子,居然敢打電話給我女兒告狀?我把你記住了,你給我等著。”趙老爺子氣急敗壞的掛了電話。
這樣一來,拆遷的問題就得到了有力的解決。
接下來就是錢山海的事和陳夫人身體調養的事了。
李初一回到房間,取出《天心醫訣》研究起針灸怎么樣行針能疏通經脈,怎么樣行針能調理宮寒患者。
緊接著沒一會,李初一就有些困了。趴在桌子上就睡著了。
趙惜文見敲門沒人應,悄悄進來,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定格的畫面。
正午的陽光透過玻璃折射在李初一的臉上,打下一片陰影。靠近一點,就能聞到這個男人特有的氣息,清淡的草藥味,混著微微的古龍香水味。干凈又不濃郁,剛剛好。
趙惜文知道他最近忙壞了,不舍得叫醒他。悄悄給他蓋了件衣服,輕手輕腳的出去了。
李初一再醒來天都黃了,夕陽染紅了半邊天,他感覺自己像睡了半個世紀。
站起身來準備伸個懶腰,卻發現有人給自己蓋了件衣服,半夢半醒之間他感覺到有人來過,現在確定了是趙惜文給他蓋的,李初一有點開心。
剛下樓就碰上之前趾高氣昂來趕人的房東進來,李初一站在門口,斜著眼使勁的笑。
現在整條街的拆遷令取消了,很多人的發財夢一時間破滅了,比如房東這種人。
李初一向房東討要違約金,房東愁眉苦臉的抓耳撓腮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最后李初一干脆出錢,把這房子的產權給買了。
付不起違約金的房東也只得認栽屁顛屁顛的回去取房產證,開轉讓證明去了,生怕多待一秒,會被李初一這只狐貍算計的屁都不剩。
這件事處理的很漂亮,大家準備在店里煮火鍋慶祝一下。趙惜文干脆在放滋補鍋的底料時,取了幾味強身健體的中藥丟了進去。
孫黎嘗了嘗,舌頭差點被苦麻了。
店里面其樂融融,樂成一團,這時有人來敲門,還把門口的鈴鐺拉的叮鈴哐當的響。
一時間,想起早上的事,大家都有些害怕。可沒過一分鐘,就都相視一笑。
因為這個敲門的兩個人,并不是別人,正是消失去結婚好幾個禮拜的王鈺和費果果。
王鈺一進門這嘴里就沒好話“咋啦?吃散伙飯了?我和我媳婦幾天不在你們就吃好吃的,決定散伙了?”
李初一聽完恨不得把清湯鍋里煮的發黃的藥材塞到王鈺嘴里去。但是礙于費果果的情面,他壓制住了自己蠢蠢欲動的手。
大家有說有笑的又聊天又是吃飯,互相分享著最近自己的遭遇和笑點,天南海北的亂侃。
可沒過一會,飯吃的差不多了,大家都對趙惜文這個中藥滋補鍋表示恐懼,一派其樂融融的氣氛。
就在此時此刻,門口的鈴鐺再一次響了。李初一蒙了,這個點還會有什么人前來敲門,不是很奇怪嘛,于是徑直走出去看了看。
不去還好,一去嚇一跳,一個女人抱著一個裹得很嚴實的孩子,跪在門口。
一邊磕頭一遍喊“求求你們了,救救孩子吧。”
讓她跪著也不是回事,而且外面看起來快要下雨了。李初一心一軟只好把她引進來拿了毛巾給她,讓她擦了擦。然后問她到底怎么回事。
她說,她是從小村落來的,他們村子里的人說她的孩子是妖怪,是被詛咒的。都想淹死她的孩子,可孩子爸爸一句阻攔都沒有,于是,她只能帶著孩子跑了。
由于當時跑的著急,身上也沒有帶多少錢,兜兜轉轉也沒有正規醫院肯收留他們。
李初一看著襁褓里的嬰兒靜悄悄的,不哭也不鬧騰,很乖。可顏色很奇怪。
孩子通體黃色,連身上的絨毛到眼珠的顏色都是發黃的,好像還有些發燒,溫度有些燙人。
李初一只看了一眼就確定這孩子生病了,看癥狀是小兒黃疸。
這個病初期孩子會一身黃,后期可能會導致孩子的發育問題,不進行退黃治療的話,孩子有可能變成腦癱兒。
李初一決定先給孩子退燒,之后的事再做決定。
于是囑咐孫黎在藥房先溫火煎了一副退燒藥,給孩子灌進去了。
過了一會等他退燒了,李初一把人安置在會客室,暫時性的給婦人搭了一張行軍床。
其他人吃過飯收拾好以后,都回自己房間睡了。外面突然開始打雷,雨點夾雜在狂風里。似乎天氣已經注定了,今晚不會是個平凡的夜晚。
夜里風雨交加,一個驚雷,會客廳里的孩子因著生病著涼又被雷雨聲給驚著了,一直在大聲的哭泣。無論母親如何溫柔的安慰,都止不住孩子的啼哭。
李初一剛剛進入夢鄉,就被孩子的哭聲給驚醒了,煩躁的同時趕忙披上衣服下樓去看。
他下到樓梯中間時候,突然發覺孩子的哭聲戛然而止了。
于是他好奇的加快了下樓的速度,下來后他就看見趙惜文溫柔的抱著孩子,手里拿著一個撥浪鼓輕輕的搖著,一邊柔柔的唱著“我的寶貝,寶貝,給你一點甜甜,讓你今夜都好眠……”
李初一笑了笑走過去用手探了探孩子的額頭,脖子,發現孩子的哭鬧是有原因的——他又發燒了。
小孩子生病因為抵抗力太弱就容易高燒不退,或者反反復復的發燒,尤其是黃疸嬰兒。
李初一原本是不敢給這么小的孩子施針的,所以才在睡之前讓孫黎煎了退燒藥,給孩子灌了點。
好不容易哄好,大家都剛剛進入夢鄉,孩子就又發燒了又哭又鬧。
這一哭,至少趙惜文和李初一就睡不住了。
孩子的母親臉上有著濃濃的擔心和抱歉,見狀趙惜文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
李初一決定,照著《天心醫訣》先給孩子施針,穩住忽而反復的病情,等孩子調養好了,就立刻準備退黃的治療和調養。
孩子太小了,不能用麻醉,可是施針過程會有些疼痛,如果他哭或者亂動,治療會很難進行。
就這個問題,一時間實在讓李初一犯了難。
就在這時,趙惜文想起,孩子的反射弧和反應能力慢,注意力好集中,雖然施針過程長,但是只要每次在他哭出聲之前,引起他的注意力就好了。
在二人的商量和孩子母親的協調下,最終做出了這樣的任務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