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牢里出來,阿飛和大胡向元瑾告辭,忙去通知以前的兄弟,準備啟程前往贛州。
元瑾獨自一人回到店鋪里,蘇靈韻正焦急的等著他,見他回來立刻上前問道,“怎么樣?賴七怎么說?”
元瑾將舉薦信的事同蘇靈韻說了。
蘇靈韻稍一思忖,問道,“充軍是你向城主要求的,你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元瑾坐在椅子上,自顧倒了一杯茶,緩緩點頭,“是,我和城主說了讓賴七充軍的意見,城主很痛快的答應了。這樣一來既能給賴七一個去處,又能讓李家人滿意。”
“為什么讓賴七去充軍?”蘇靈韻坐在他對面。
“賴七不是普通百姓,他也不應該窩在一間店鋪內只做個小掌柜,他有雄心,有志向,應該走一條適合他的路。”而這條路他已經給他鋪好,今后怎么樣就看他自己了。
蘇靈韻輕笑,“你說的對!也許這是上天的安排!只是、”她嘆了口氣,“我們的鋪子沒了掌柜和伙計,要關門了!”
元瑾摸了一下她的鼻子,“我們還有慶元縣的鋪子,掙的銀子足夠了。那間鋪子先留著,以后有何時的人選咱們再繼續開張。”
蘇靈韻挑眉,“也只能這樣了!”
不過賴七的事總算圓滿解決,她也終于松了口氣。
三日后,賴七被發配,離開青石鎮前往贛州。
蘇靈韻和元瑾一起去送他。
天亮以后,蘇靈韻和元瑾在城外官道上遠遠的看到兩個官差押著賴七過來,一行三人,引了不少過路人注目。
阿飛大胡還有賴七其他的那些兄弟不是罪犯,不能和賴七一起出城,他們已經商量好出城后二十里外匯合。
走的近了,蘇靈韻上前,將手里提著的食盒交給兩個官差,笑道,“我們是賴七的朋友,臨行之前想和他說會兒話,這食盒里有酒有肉,勞煩兩位官爺在涼亭里稍等一會兒。”
官差接過食盒,痛快道,“沒事,你們說吧,咱們等一會就是!”
“多謝兩位官爺通融!”
兩個官差提著食盒去涼亭里喝酒了,蘇靈韻將另外一個包袱給賴七,“這里有一套衣服,還有一百兩現銀五百兩銀票,路上用。”
賴七目光一動,低頭看了看包袱,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能認識姑娘,是我最大的幸運,今生若有緣再見,再報答姑娘和元掌柜的恩情!”
元瑾笑道,“會再見的!”
“我這一走,鋪子里的事就只能交還給姑娘了,賴七枉費姑娘的栽培,最終讓姑娘失望了!”賴七有些遺憾的道。
蘇靈韻搖頭,“沒有!這樣的你才是我認識的賴七,鋪子的事你就不用管了,帶著你的兄弟好好干,殺出一片屬于你們自己的天地。”
“會的!”賴七眼中沒有頹唐,只有對未來的期待。
“戰場上刀劍無眼,自己保重!”蘇靈韻鄭重道。
“姑娘和元掌柜也是,保重!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咱們有緣再見!”賴七灑脫的拱手,臉上卻還是帶了不舍,想起最開始和蘇靈韻相遇,自己是收了她的銀子幫她去教訓馮氏,后來他跟著蘇靈韻過了他人生中最平靜的一段日子,有吃有喝,沒有饑寒交迫也沒有打打殺殺,她從來沒有看不起他,把他當成一個普通人,當成朋友,這份恩情,他永遠都會記在心里。
“保重!”
一聲保重,不知以后何時還能再相見?
押人的官差過來,蘇靈韻又拿出一個錢袋笑著遞過去,“這是給兩位官差的茶錢,勞煩官爺路上對賴七多加照顧,等兩位官爺回來,我再請兩位喝酒致謝。”
兩個官差眉開眼笑的將銀子接了過去,拱手道,“放心就是,咱們定不會為難賴兄弟,等離青石鎮遠些,咱們就將他手上的枷鎖解了。”
“多謝!”
“回去吧!”賴七對兩人道。
蘇靈韻點了點頭,“一路順風!”
元瑾和蘇靈韻站在涼亭外,看著賴七轉身而去,背影挺拔,腳步堅定,上了官道后,慢慢走遠。
“我們回吧!”元瑾握住蘇靈韻的手。
“嗯!”蘇靈韻回頭看了一眼,和元瑾并肩向著城里走去。
她和賴七認識許久,欣賞他的為人,所以才想讓他改邪歸正過上正常人的日子。可是她也知道,賴七不是池中物,不可能一直窩在一間鋪子里做個掌柜,而對于賴七來說,做掌柜的日子悠閑輕松,卻仍有缺憾,而這次的事是巧合,也許也是必然,現在的結果反倒是圓滿。
她相信賴七到了戰場上定能所向披靡,說不定再歸來時,他已經是個揚名立萬的將軍。
……
賴七的事已經過去,西市街的鋪子暫時關門,以前的老顧客買不到香料和草茶便不怕麻煩又回到舊鋪子里來,所以蘇靈韻和柳絮比以前更忙,生活充實也過的更快。
炎熱的夏天漸漸過去,暑氣消散,眨眼間已經是夏末秋初。
蘇曉仍然隔一段時間進城去看望馮氏,偶爾和蘇靈韻提起說馮氏對她的態度已經好轉,還讓她回溫家去住。
蘇靈韻不知道馮氏被蘇曉的善良感化了,還是另有所謀,不過以馮氏如今的樣子,有什么謀算也不足為懼了。
溫子書卻一直沒有消息,蘇曉等著他衣錦還鄉,寫了幾封信寄到京城才等到溫子書的回信,回信中說京城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做,等料理完就回來,于是蘇曉便日夜的盼著。
天氣涼了,郭大叔郭嬸已經開始和柳大娘商量兩家的婚事,只等郭平忙過這一陣,便給兩人成親。
這日,天氣甚好,秋高氣爽。
長山村西頭老劉家的媳婦和城里繡莊的管事是親戚,便將繡莊的繡活領家里來再分發給村里其他的婦人,她自己在中間掙一點差價,漸漸的,鄰村閑在家里無事做的婦人便也來她這里領繡活回家去做。
今日來的幾個婦人有上河村的,還有小柳村,其中一人就是趙香兒。
眾人領了繡活,翻看花樣,其中一小柳村的婦人問劉家媳婦,“今日一進你們村子就聽到有鞭炮聲,誰家辦喜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