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頭銅鼓聲響,炮仗連天,有喜婆進來知會,說是轎子到了。
徐夫人又瞅了徐思雨一眼,親自從丫鬟手里接過蓋頭,仔細給徐思雨蓋上了。在陪她出門,目送著她被兄長背著遠去什么的時候,徐夫人抹了淚,輕聲道:“思雨,愿你不會為今日做出的選擇后悔……”
外人見了徐夫人這樣子,只當她是舍不得自己呵護多年的女兒出嫁。一個個癡笑著,安慰說:“這有什么,徐家和司徒家都在京城,隨時可以見得到。司徒家也斷然不會虧待了她,那司徒公子也是個斯文人,定然不會讓思雨受了委屈。”
徐夫人只是搖頭,這其中的內情,一般人怎看得出來。她絕不會說出來,這樁婚事其實只是自家女兒的一廂情愿罷了。
人生得意之事,洞房花燭時。
外頭歡聲笑語,屋內燭影搖紅,繡著精美圖案花樣的錦被上,灑著紅棗花生桂圓等……是有美好的寓意。
新娘子獨坐窗邊,等著新郎前來,執之手,為她掀起那一方鴛鴦蓋頭。
……
良久良久,蓋頭底下的人靜默不動,外頭有人推門進來,道:“小姐,姑爺他說自己喝醉了酒,怕熏著小姐,今日便到書房去歇息了。”
紅蓋頭底下是一張艷若桃李的如花面容,此時泛著苦澀的笑。對于這樣的結局,她早料想到了。眼里微微有些濕潤,到底是沒有落下淚來。
她道:“我知道了,你去幫大公子準備一碗醒酒湯送去吧,再讓人送一床被子過去,夜里涼。”
侍女聽了,咬了咬唇,頗為徐思雨感到不值,奈何,她不敢說些什么。這一切都是自家小姐的選擇。
次日一早,眾人已經從昨日那場熱鬧的婚宴回過神來。一眾婆子丫鬟涌進了新房,為新婦梳洗打扮。司徒黎不在新房,這讓眾人心頭起疑,從床底下抽出那方潔白的不染一塵的帕子時,更是不知所措。
此時在梳妝臺前已由兩個丫鬟整理發鬢當然徐思雨眼睛也不抬,說:“昨夜夫君在書房歇息,這帕子你們不必上呈了。”
那兩個婆子聽了眼里俱閃過了然,倒是沒有露出異樣神情,低低的應了聲“是。”
臨出門去請安時,司徒黎倒是一臉倦容出現了,顯然他昨夜睡的不好。徐思雨看了他一眼,面上帶著恬然安靜的笑意:“夫君昨夜送去的醒酒湯你可笑納了?”
司徒黎愣了一下,便溫潤的笑道:“多虧了醒酒湯,我的精神好了不少。現在可是要去請安?我與你同去。”說著他走到徐思雨邊上,顯得極為親近的樣子。
這一幕落在眾丫鬟仆從眼里,心思陡起,有了些不同的看法。
因要受新婦的敬茶,所以司徒家的一些長輩們早早坐到大廳里去了。期間商討的話題無非就是關于司徒黎和徐思雨的,說他們倆如何如何般配,郎才女貌…總之好話說了一大通,秦夫人聽得眉開眼笑。
“大公子和徐小姐來了!”有個活潑的小廝進來報信。
秦夫人輕斥一聲:“叫什么徐小姐呢!以后她是司徒家的大奶奶了!”
那小廝腦袋轉的快,忙不迭解釋道:“是是是,小的嘴快,該打,該打!”他還真往自己臉上扇去。
惹得眾人癡癡的笑,正巧這時,司徒黎領著徐思雨便進來了。
自有丫鬟準備好了茶具給徐思雨,她捧著一杯茶,到司徒潤澤跟前,盈盈一拜,遞出茶去:“公公請用茶。”
司徒潤澤是極滿意這個兒媳婦,他笑得有溫文爾雅:“好,日后你們夫妻二人定要和和美美。這是禮物。”他從桌上抽了個紅紙包著的信封,放到了徐思雨雙手里。
分量不輕,徐思雨道了謝,便讓身邊的丫鬟拿著了。
接著又向秦夫人敬茶。婆媳倆之前本就相熟,現徐思雨成了司徒家的媳婦,最高興的不過是秦夫人。
她笑盈盈的從自己腕上摘下一塊通體翠綠的鐲子,一邊拉過徐思雨的手往里套,一邊說道:“思雨啊,我可算盼到你嫁到我們家來了,往后你便是我們司徒家的一份子,有什么話,都可以跟婆婆我說。誒呀,你也不必叫我婆婆了,跟阿黎異樣,叫我娘吧。”
“是。思雨何其有幸。”她低眉斂目,笑意不減,顯得落落大方。
司徒黎站在一旁,目光默默跟隨著徐思雨,她正跟一個姨娘敬茶。這姨娘是平時司徒潤澤最為信任的,談不上十分寵愛,但是有五分縱容卻是實打實的。
“姨娘請喝茶。”徐思雨道。
在這樣的場合,可沒有什么刻意刁難的戲碼上演,憑徐思雨的家世,也沒有人敢刻意刁難她。
司徒黎逐漸放心了。
接下來又和司徒家一些小輩們認識了,這敬茶儀式便結束了。讓人感到幾分不解的是,從頭到尾,都沒有人提起過那方喜帕的事情。這無形中解決了徐思雨的尷尬。哪怕她已經準備好如何面對這個問題了。
“正好大家都在,不如就一起用膳吧。”
司徒潤澤都發話了,有哪個敢不從。司徒黎的目光環繞四周,仍是缺了一個人。他嘴角勾了勾,略帶諷刺。
徐思雨正好瞧見這一幕,很快低頭,眼里有莫名的思緒劃過。
將軍府中,李淑涵絕食已有半日。
老太君差人來勸,卻是半點效用沒有,李淑涵直接掃落了滿桌食物,并讓那些服侍的丫鬟們都滾開。
她這般嬌蠻任性,實在讓人看不過眼了。李俊卿是最有自個教訓她的人。奈何他常年帶病在身,說起話來都顯得中氣不足:“淑涵,你這是何苦?”
李淑涵將所有人趕出門外,堵住了房門,就連李俊卿來,她也未曾開門。
現在,她在屋里埋頭痛哭。那聲音傳到了門外,便是另一種悲戚哀怨的感覺。
誰都沒有想過,將軍府的四小姐有一日也會有這般失態崩潰的模樣。意料之外的,大多數人的心里痛快多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