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授勛……"
文天祥聞言,笑著,大聲說道:"授勛者共計一千零八十五人。大元帥八人,上統領十六人。大統領三十六人,中統領一百二十六人,少統領八百九十九人。與會者六百二十三人。下面我給大家宣讀八大元帥名單,排名無先后。"
"文天祥,授大元帥。"
"石開濟,授大元帥。"
"黃華。授大元帥。"
"岳鵬,授大元帥。"
"柳宏屹,授大元帥。"
"劉諸溫,授大元帥。"
"張玨。授大元帥。"
"鐘健,授大元帥。"
這八個人里,大概稍微出人意料的就只有現在官居副軍機令的鐘健了。
前面七人,文天祥不必說,另有五人是軍區元帥,且是大宋軍中老將。這些年來,在軍中都已具備有極高的威望。
他們能夠授大元帥勛,可以說是情理之中。眾望所歸。
至于張玨,那也是大宋虎將,雖然現今已經退休,但在退休之前為大宋立下的汗馬功勞是誰也不能抹滅的。
他當初和文天祥并稱為大宋雙雄,在軍中威望幾乎可以和文天祥比肩,若是不授大元帥勛,反倒說不過去。
只有鐘健,乃是科舉出身,年紀不大,在軍中的資歷也很淺。
雖然說他有在兵部任職。其后擔任副軍機令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但和前面七個人比起來。這大元帥勛還真有點水分。
只這事,也早就傳開去了。是以大堂內并沒有出現議論紛紛的情況。
皇上這是要提拔鐘健,培養鐘健在軍中的威望呢!
至于皇上這么做的緣由在哪,大多數人想不透,也不敢去細想。只知道,軍機令文天祥雖然還有幾年才退休,但終歸須得有人接班。
以前最有可能接班的。無外乎岳鵬和蘇泉蕩兩人。如今蘇帥已死,但至于會不會是岳帥接任軍機令之職。只怕很難說了。
趙洞庭對鐘健是如何的看重,是朝中上下誰都知道的。
先是六部錘煉,然后是直接予以重任。遍數朝中官員,還有誰有這樣的待遇?
不過鐘健有本事也是眾所周知的。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是可圈可點,這點。誰都打心眼里服氣。
除去文天祥以外的七位大元帥都上了臺。
由趙洞庭親自授勛。
一本本鮮紅的榮譽證書,一枚枚金燦燦的元帥勛章,再有象征著大宋最高榮譽的護國勛章。趙洞庭親自將這些勛章別到文天祥等人的身上。
深藍色的大元帥服裝再加上這些勛章的點綴,顯得是那般的威風。讓人肅穆。
然后便是上統領十六人。
趙大、文起、劉子俊、鄭益杭、任偉、趙虎、高興等在軍中地位、威望僅此于岳鵬等人,是趙洞庭身邊元老的十六人上榜。
他們都是總都統乃至副帥級別中的佼佼者。
不是每個副帥都授了上統領勛。但對此,并沒有什么異議。
他們的官階的確比趙大等人要高些,但當初能夠成為副帥,實是因為趙大等人都是都指揮使,不便輕易調動。
可以這么說,各軍區副帥中,大多數人真正的軍功并不如趙大等人。
當然,如苗成這樣的老將。現在作為吐蕃分軍區元帥,也是副帥級別。但他在副帥中間的軍功是相當出眾的,也無意外授了上統領勛。
再就是大統領勛。這便囊括了剩下的總都統級別和副帥級別的將領們了。無一遺漏。
天罡軍和地煞軍的總都統們的名字全在上面,還有各軍區副帥。
真到這個時候,便顯得這名單是如此的緊湊。有許多人,其實是有資格也列進來的,只是只有這么多名額,便只能從最前面的開始選起。
而再到副總都統級別,以及都統級別中表現很是突出的,則被授予了中統領勛。
大多數都統級別,以及以下表現優異的,則是少統領勛。
一個個名字都可以說是軍中如雷貫耳的。
每授勛一批,大堂內都會響起如雷的掌聲。
等授勛儀式完畢,以及是兩個多時辰以后的事情,但大堂內的將領們神色依然激動、振奮。
饒是之前對自己的勛位有些許不滿的,此時看著掛在自己胸前的那些勛章,心底也是油然生出一股自豪感。
這是會名揚青史的,哪怕故去以后,自己的子孫們也會一直為自己感到自豪的。
光宗耀祖、福蔭子孫,不過如此了。
"朕……為諸位自豪,諸位都是我們大宋的能人、功臣,是因為有你們,才有如今的大宋。但朕心里,其實還想為許多人也授予勛章,他們都是為我們大宋立過汗馬功勞的人,只是,奈何朕已經沒有這樣的機會。"
隨著趙洞庭的一句話,剛剛還熱鬧非凡的大堂里,忽然又沉寂下來。
誰都知道皇上說的是哪些人。
是那些這些年里為大宋付出了性命的人。
最讓人如雷貫耳的名字,當然是蘇泉蕩。
一個個名字、一張張面孔浮現在腦海中。大堂里,忽有人露出羞愧之色。
是啊……
蘇帥他們的功勞那么大,卻沒能參加這樣的授勛,他們這些活著的,又怎么還能去計較自己被授予的是什么勛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