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文駕車過紅磡海底隧道,來到他說的地方,李瑞杰抬頭一看,只見臨街掛了一個大牌子——“福臨門魚翅海鮮酒家”。
福臨門1948年由香江名廚徐福全創立,徐福全曾經在香江首富何東家擔任主廚,起初是以帶備材料、廚師到客人家即時烹調的方式經營,經過十幾年的積累,1972年,終于得以在香江灣仔莊士敦道創設第一家“福臨門魚翅海鮮酒家”。
李瑞杰前世看香江電影的時候,就聽里面很多人提起過福臨門的大名,前世他雖然去過幾次香江,但別說福臨門,連好點的小籠包店都沒舍得吃,沒想到這輩子第一次來香江,就吃上了福臨門。福臨門既然掛出魚翅海鮮酒家的名號,想來肯定是以魚翅海鮮見長,李瑞杰他們點了魚翅羹、紅燒鮑魚,以及跑堂推薦的其他幾個拿手菜。
菜端上來,李瑞杰微微有些失望,這紅燒鮑魚聞起來倒是挺香,但是魚翅羹怎么看都跟前世吃過的羊肉粉絲湯像是親兄弟。
“老板,這東西真的那么好吃嗎?”杰克趁姜志文去洗手間的空隙,指著盤子里的兩個大號“蘑菇”偷偷問李瑞杰。只見四周的人夾起這兩個大蘑菇,都是輕咬一口,然后露出一臉陶醉的樣子。
“吃你的,不要問這么多!”李瑞杰從羹湯中夾起一根魚翅,嚼了嚼沒有任何滋味,吃起來真的很像粉絲,無怨的有人用粉絲冒充魚翅。再嘗嘗鮑魚,又韌又滑,有一種吃大號螺絲的感覺——其實這兩個東西本來就是一類,而且剛才聞到的這道菜散發的香味,更像是湯汁發出的,不像鮑魚本身的味道。李瑞杰不禁也想問,這兩個東西,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其實這魚翅、鮑魚確實真沒什么吃頭,實際上,明朝以前,魚翅、鮑魚從來沒端上過權貴們的餐桌,但是明、清時期,鮑魚、魚翅忽然一下子就變成了八珍。
魚翅就不用說了,其實就是鯊魚魚鰭的軟骨,根本沒有任何味道,只有像魚翅撈飯那樣做,把魚翅蓋在米飯上,再澆上一層濃濃的湯汁,由米飯吸收湯汁的味道,合著魚翅一起吃掉,才能入味。但是即便吃下去,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多少益處,因為魚翅的主要成分是一種不完全蛋白質,不完全蛋白質既不能提供熱量維持生命,也不能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促進生長發育。所以吃魚翅,除了炫富,沒有任何功能,真的還不如就吃粉絲。
相比于魚翅,鮑魚就更加廉價了,除了北冰洋由于沿岸太冷無分布,其他各大洋,均有鮑魚分布,尤其以太平洋沿岸各島礁周圍分布的種類與數量最多。
太平洋東岸,北起阿拉斯加,向南沿加拿大、美國,一直到墨西哥西海岸,均有鮑魚分布;西岸,北起勘察加半島,沿RB、朝鮮、中國、菲律賓,一直到到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乃至澳大利亞、新西蘭,再向南直至新西蘭以南一千余公里地處亞南極的馬奇島均有鮑魚分布。
簡單的說,在以前,鮑魚就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海鮮食材,甚至都沒人愿意吃。但是因為明、清開始實施海禁,尤其是清朝發布的《禁海令》:“寸板不得下海,片帆不得出洋。”強迫沿海居民一律內遷,導致市場再也沒有海鮮提供。
李瑞杰猜測過程應該是這樣的:終于有一天,某個權貴饞了,想吃海鮮,逼迫了一批漁民,游泳下海捕撈海鮮。因為沒船,而且還不能在海邊多待,被逼下海的漁民只能游到附近的礁石上,就近拾了幾個最常見的貝類,又在海灘附近撿了條死鯊魚,鯊魚其他部位都臭掉了,只有魚鰭部位難以腐爛,魚類、鳥類不屑吃,剩了下來,漁民割下魚鰭,連同之前拾到的貝類向權貴交差。權貴將食材交給家里的廚師,廚師得到這些廢料也無可奈何,只得拿出看家本領,把這些根本沒有滋味的廢料們,用其他材料搭配做成美味。時間一久,魚翅、鮑魚由于經常被權貴們享用,就成了珍饈美味,由原來豬都不吃的食物變成八珍。
作為從沒有實施過海禁的歐美人,他們自然看不上鮑魚這種四處可見的貝類,和沒有任何滋味的魚翅,歐美餐桌上的海鮮珍品是生存在深海中的金槍魚、龍蝦、帝王蟹。后來受華國影響,西方人才開始吃鮑魚,但是魚翅這種完全沒滋味的東西,仍然沒有多少人吃。
“埃德溫,我有件家傳的玉器需要鑒定,你是否知道哪里有可靠的鑒定人員?”
“這個,去典當行就可以,吃完飯我送你去。”
對于欲解燃眉之急的顧客來說,當鋪起著一定的應急調節作用。香江的典當業從香江開埠時就有了,但是第一間合法當鋪直到1926年才成立,因為港英政府于1926年才開始頒布典當法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占領香江,香江的典當業受到沖擊,許多當鋪被日軍洗劫一空,只好關門歇業。1945年,香江光復后,因當時“通貨奇缺”——百姓一方面缺少柴、米、油、鹽、肥皂、火柴等各種生活必需品,一方面手里又沒有錢,港英政府為盤活經濟,于是便促成典當行業復興。
在港英政府的支持下,1947年港九押業商會正式成立,商會成立初時,只有11個會員,到了五、六十年代,會員已經增加到90多個,進入七十年代之后,數量正式過百。加上非會員的地下當鋪,全港當鋪數量超過200個。
姜志文在一個看起來古色古香,門口寫著一個大大的漢字“押”的門臉前停下車,一個二十歲左右一臉精明模樣的小伙計,看到李瑞杰到來,立刻迎上前熱情的招呼道,“@%%&……”
這小伙計說的是粵省話,語速又快,李瑞杰一個字都沒聽到,但他知道此時不少香江人是會說國語的,便用普通話說,“我有一件翡翠想請個懂行的師父鑒定一下,價錢好說。”
小伙計看著李瑞杰的臉,一臉驚訝,這時姜志文也跟了上來,用國語對那小伙計說,“請你們老掌柜出來!”
“貴客請稍等,我這就去請老掌柜!”小伙計這時候也換了國語,邊說邊走向內堂。
沒多大會,一個六十來歲的老掌柜在小伙計的攙扶下走了出來,“貴客光臨,有失遠迎,不知道是什么物件想讓小老兒鑒定吶?”
“就是這件!”李瑞杰把那枚在華盛頓,從老魏斯手中接過的翡翠拿了出來。
小伙計從旁邊拿出一個鋪著錦緞的托盤,放到柜臺上,示意李瑞杰將玉佩放到托盤上,老掌柜這才戴上一副老花鏡,拿著玉器端詳了起來。半晌,老掌柜將玉佩重新放到托盤上,開口便問,“貴客可是姓李?”
“老掌柜目光如炬!”李瑞杰給老掌柜點了個贊,不過從老子騎牛,猜出李瑞杰的姓氏并不難。
老掌柜也沒有賣弄,而是指了指玉佩上幾個凸起的小塊又說,“貴客請客這李!”
“這里,這里有什么問題?”李瑞杰一臉疑惑,他一直以為那里不過就是幾個凸起的花紋。
“貴客請仔細看,這個凸起有什么特異之處?”
“特異之處?”李瑞杰細看那幾個凸起,只見它們的形狀、大小,以及互相之間的位置,真的沒什么規律,不過就是有的底部比上部粗了一些,有的上部比底部粗了一些,李瑞杰心中一動,“這是一個卡榫結構,這塊玉佩還有另外一半?”
“貴客好眼光!”老掌柜也給李瑞杰點了個贊,捧得李瑞杰腦袋有些暈暈乎乎,“其實這是一枚魚符。魚符演變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虎符,中間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可分左、右兩半,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兩半虎符完全契合,持符者才能獲得調兵遣將之權。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淵為避其先祖李虎的名諱,廢止虎符,改用黃銅做魚形兵符,稱為魚符。”
“唐高宗初始定隨身魚符并以魚袋乘之,以‘明貴賤,應召命’。魚符的使用方法跟當初的虎符一樣,也是分左右兩半,左符放在內庭,作為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隨身攜帶,作為身份的證明。當時內、外官凡五品以上高級官員皆佩魚符、魚袋,魚符會寫明持有者的職位、姓名,作為官員應征召,出入宮門時驗明身份所用,以防有人混入。”
“魚符以不同的材質顯示不同等級,‘親王以金,庶官以銅。’至宋熙寧八年,神宗命工匠琢玉帶賜岐、嘉二王,并賜以玉魚。”
李瑞杰聽到這里,不禁心潮澎湃,媽蛋,這個杰瑞.李還真他么的是個鳳子龍孫,有皇位等著他去繼承啊,想來他在這個世界中,應該是一個很重要人物,所以才得到一次重生的機會,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到頭來被自己鳩占鵲巢。
誰知就在李瑞杰以為他終于發現了大秘密,找到了穿越的理由的時候,老掌柜話鋒一轉,“不過,老朽以為,這塊玉佩其實是一枚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