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馬歇爾這下子愣了,當初他反對李瑞杰做空伯克希爾.哈撒韋是因為擔心會虧錢,可是現在伯克希爾.哈撒韋遠還沒有到底,馬歇爾當然不愿意現在就賣掉做空合約。
“我想投資一部電影,需要用錢。”李瑞杰不知道,原歷史上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價下跌的速度有多快,但是現在下跌的速度絕對比歷史上快,才進入1974年不到一個月,伯克希爾??哈撒韋就已經跌破50美元,歷史上伯克希爾??哈撒韋40美元一股的底肯定保不住。可以說接下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走勢,已經進入了李瑞杰的未知區域,總覺得不保險。
“投資電影?”馬歇爾一怔,心想,他不會是看上哪個漂亮姑娘了吧?
“是這樣的……”李瑞杰給馬歇爾講解了一遍他為什么要拍電影。
馬歇爾沉吟了片刻說,“杰瑞,如果你需要用錢,為什么不拿合約去抵押貸款?”
“這也可以抵押!”也不怨的李瑞杰奇怪,前世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他實際上根本就沒機會入手做空過哪家企業,又怎么知道做空合約還可以抵押貸款,何況華國人的習慣是儲蓄,千百年來老祖宗教育我們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多大的財力干多大的事,凡事能不貸款就不貸……除非是買房。
馬歇爾拿著李瑞杰的授權,跑了趟紐約,將部分做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合約抵押給第一花旗銀行,獲得了一年期150萬美元的短期貸款。
錢轉賬到夢工廠影業的賬戶中,然后李瑞杰將30萬美元劃撥到《洛奇》項目中,發通告,選演員。劇組就算啟動了。
馬歇爾擬定了一份雇傭合同。第一簽給了李瑞杰,酬勞15萬美元,其中5萬美元從李瑞杰手中買下《洛奇》的劇本,5萬美元為導演片酬,5萬美元為制片人酬勞,李瑞杰成為了《洛奇》劇組的第一名雇員。
第二簽給了史泰龍,酬勞為6萬美元,其中5萬美元為主演片酬,聯合編劇的酬勞為1萬美元。
對于數年前,出演一部真槍實彈的情色片,才拿到200美元的史泰龍來說,這個價格讓他非常滿意。尤其是拿到了預付款3萬美元之后,史泰龍激動的反復看了又看,長這么大他從來沒拿到過這么多錢。
史泰龍拿到錢后,第一件事就是搬出了李瑞杰的家,李瑞杰也沒做挽留。也許是西方人心理太猥瑣了吧,在美國,如果誰敢學劉備那樣玩什么抵足長談、同榻而眠的把戲拉攏手下,絕對要被當成同性戀。李瑞杰可不想成名后被小報亂寫,史泰龍恐怕也是同樣的心思。
《洛奇》項目進展順利,可是接著李瑞杰沒等來演員紛至沓來,前來面試,卻先等來了美國導演工會、美國制片人工會的公函。
李瑞杰沒有加入過任何工會,《洛奇》項目中他卻編劇、導演、制片人一肩挑,這下子觸了眾怒。美國導演工會和制片人工會要求夢工廠影業,立即解除《洛奇》項目中李瑞杰的導演和制片人職務,否則他們將會封殺《洛奇》,并號召其他公會聯合抵制《洛奇》。編劇工會倒是沒喊著要砍要殺,他們實力弱小,但是跟李瑞杰單獨來了一封信,希望李瑞杰能盡快加入編劇工會。
李瑞杰沒想到自己一個不經意就捅了馬蜂窩,登時頭大如斗,打聽之下才知道,這不是人家針對自己,而是行規就是如此。
這怪不到任何人,李瑞杰前世就沒接觸過電影制作,杰瑞.李之前就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蟲,馬歇爾完全不懂電影圈的規則,史泰龍則是完全不敢相信李瑞杰沒有加入任何工會,就敢拍電影。
李瑞杰與馬歇爾協商之后,馬上擬定新合同,解除夢工廠影業與李瑞杰簽訂的導演和制片人合同,然后立即向導演工會、制片人工會回函,并向兩家工會發通告,李瑞杰則盡快去導演工會、制片人工會、編劇工會注冊。
原想牛氣沖天,自編自導自制片,最后只落了一個編劇的名頭,好在編劇也在南加大電影電視學院授予學位的范圍之內,李瑞杰不至于白忙一場。
普通人如前世李瑞杰,看電影往往只注意主演是誰,如果導演大牌如弗朗西斯.科波拉,也能吸引普通人走進電影院,沒幾個人會注意制片人是誰,但其實一部電影中制片人才是最核心、最有權勢,也是最關鍵的那個人,制片人不但是電影的發起人,還是監制者、銷售者,一部電影從前期籌備,中期拍攝,到后期制作、發行都離不開制片人。
按照好萊塢的劃分方法,制片人的工作包括醞釀策劃、前期籌備、實際拍攝和后期與營銷,這四項工作分別占35%、20%、20%、25%的比例。按照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規定一個制片人只有深度參與了不低于50%的工作,才有資格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提名。李瑞杰已經基本完成了影片的醞釀策劃,和部分前期籌備工作,說起來他給自己掛制片人的名頭倒是沒錯,可是誰讓他沒先去工會注冊。
在好萊塢,三十年代中后期,制片人中心制便成了主流,導演中心制次之,所以制片人工會和導演工會,也是目前好萊塢最有權勢的兩個工會,李瑞杰一下子就惹了美國影視圈最有權勢的兩大工會,這其中制片人工會和導演、演員工會的情況還有點不同,制片人工會有更大的裁量權。李瑞杰要慶幸人家沒有一上來就玩真格的,否則李瑞杰今后只有遠離影視圈。
向制片人公會發出通告的第二天,李瑞杰就收到了大量簡歷,實際上,簡歷數量之多險些把他淹沒,而且其中不乏資歷深厚者的佼佼者,有兩人甚至還得到過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提名。
這些年好萊塢一直都不景氣,雖然夢工廠影業這個名字大家都是第一次聽,李瑞杰也是個沒聽過名字的電影新人,但是他們打聽到這是一個150萬美元的項目。此時的150萬美元按照通貨膨脹折合李瑞杰穿越來那個時候的800萬美元以上,這還是受石油危機的影響,如果在石油危機前,幾乎能折到1000萬美元。
尤其是在這個年代的好萊塢,特效還沒有大規模應用,演員的片酬也不高,150萬美元的投資已經是一部中型制作,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
經過篩選,李瑞杰從簡歷中挑選出幾個經驗最老道的約了見面,尤其是那兩個獲得過奧斯卡提名的,被李瑞杰安排在了首位。李瑞杰認為自己太年輕,又是初入行,必須找個資格老,又有名氣的帶帶自己,但是結果反而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