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從天問大學這邊離開之后,就直接驅車前往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這次距離上次過來已經間隔5個月時間了,不知道他們這邊弄的怎么樣。
上次過來除了陸地裝備生產組裝出來的成品算是比較完善之外,其他的軍事裝備都是差強人意,由于關鍵的火力系統缺失,造成許多環節都沒有辦法進行下去。
這次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終于如愿以償的獲得了火力系統的研發生產許可,算是補齊了他們最后一塊短板,為他們的全速起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獲得許可的時間尚短,這次趙一過來也沒有抱有很大的期待,雖然之前對火力系統就有相關的研究,也積累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是畢竟沒有進行過實測。
他們這次能夠拿出相應的火力配套系統就算是卓有成效了,至于性能優良穩定的火力系統本身,趙一覺得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實目前華夏軍事工業公司也不需要真的火力系統,只需要將火力系統和載具之間的接口整合好就可以,相關的火控系統能夠發揮作用就可以。
至于火力系統本身,可以后期慢慢的改進就可以,并不是特別的著急,他這次過來,主要目的就是查看一下接口整合的情況,以及各個平臺的生產情況。
按照計劃,在他們擁有火力系統研發生產許可的前提下,必須在今年見底拿出來可實測的最終軍事裝備出來,時間上面還是有點趕。
也就是說,他們在這個時間點上面,就必須將所有種類的軍事裝備生產線都要建設至少一條出來,不然時間上就有點來不及。
等趙一到達的時候,依然是有姚子良負責接待,不過地點改成了公司總部,趙一首先會看看他們的火力系統的研發情況如何。
雖然趙一之前提供了一些關于這方面的技術,但是并沒有提供成品設計,而且之前他們雖然說是已經在這方面有研究成果,但是具體什么成果趙一也不是很清楚。
之前之所以對這些方面的研究不是很關注,主要原因還是沒有生產許可,趙一也不愿意在這上面浪費時間,就姑且著讓他們自己研究算了。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往日,火力系統將是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保證軍事裝備戰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一款好的軍事裝備平臺沒有一款好的火力系統搭配的話,那么實際戰力就要大打折扣,這是趙一不愿意看到的。
這次既是視察一下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對他們的研究工作做一些指點和補充,如果不需要他的指點當然是最好的了,這說明他們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研究團隊了。
和姚子良聊了下這邊的情況之后,趙一直接就來到了火力系統研發部門,這邊的人員數量比上次過來有擴大了很多。
而且除了科研隊伍壯大之外,現場還擺上了許多導彈的模型,雖然看模型外貌,都是一些中短程導彈,但是這也比上次來要好得多。
既然模型已經出來了,這說明這些導彈至少達到了初步定型的標準了,具體到底還要不要改進,就需要經過實際測試之后才能夠知道。
趙一看著這些導彈模型的外觀設計,暗自點了點頭,至少從這些模型來看,他們對于外形設計上面沒有什么問題,達到了設計要求。
至于導彈具體的參數以及內部結構問題,趙一還需要看到詳細的設計才能夠做出自己的判斷,從這些模型上面是看不出來什么。
他們也沒有打擾研究人員的工作,直接找到部門負責人,讓他們將所有的火力系統的設計資料都整理一份拿過來給趙一過目一下。
由于保密的原因,完整的設計資料不是放到一起存儲的,而是分別放到不同的地方,而且所使用的鑰匙也是歸于不同的人員管理,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拿過來的。
而且由于涉及的導彈種類眾多,用途各異,所以資料規模也是相當的龐大,不好一下子全部搬過來,而是需要一種一種的拿過來。
部門負責人讓人為趙一準備了一間專門的辦公室用來看資料,而他自己則是需要配合相關人員去拿資料過來。
沒有一會兒,就有人員拿過來了相關的資料,趙一就在這個辦公室看了起來,如果覺得沒有問題,他就不會做出任何批示,如果覺得有問題,就會臨時進行修改。
就這樣,趙一在火力研發部門就待了三天的時間,這還是在他們一目十行的效率下才使用這么短的時間就看完了所有的設計研發資料,并做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見。
如果是別人,想要在如此短時間內看完這么多資料,簡直是如同天方夜譚,而他則是在部門負責人的驚訝眼神當中,完成了這項工作。
根據趙一所了解的情況來看,他們的設計思路和目標都沒有太大的初入,只是一些地方還存在瑕疵,這些瑕疵都被趙一進行了相關的修改。
只要他們按照這些修改意見進行調整,不出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可以拿出來相對成熟的設計產品了,今后的實測也會順利很多,不會出現太大的出入。
由于他們設計的參數和目標都是按照目前主流導彈參數作為參照的,趙一也沒有打算將這個提到很高的程度,所以修改起來也就輕松很多。
至于為什么不一下子就將參數提高到很高,主要是覺得目前還沒有必要,一是這些設計的導彈目前基本上是夠用的,二是也要留下改進的余地。
導彈技術不是說越先進越好,而是要根據當前實際情況需要來決定的,只要能夠滿足當前需求,就是一款合格的產品。
因為技術越先進生產難度和成本就越高,研發投入也越高,最終價格肯定是比較昂貴的,為這種超前支付更高的價格是否值得,將是軍方重要考慮的方向。
畢竟軍費總是有限的,他們必須要根據有限的軍費決定到底要不要采購這些先進的導彈,目前趙一覺得即使采購數量也不會很大,這和我軍目前的軍事戰略目標有關。
所以目前火力研發部門設計的導彈是夠用的,這種情況,趙一覺得是剛剛好,未來采購價格既不會很貴,又能夠滿足軍方的需求。
隨后,趙一又讓姚子良領著查看了其他各種軍事裝備的生產情況,場地還是上次的那個簡易機場。
不過不同上次的情況是,這邊的機庫基本上都建設完畢了,不像上次來看的那樣,只有有限的幾座機庫。
根據姚子良的匯報,軍用飛機的各個平臺都已經生產出來了,但是所有的武器系統目前都是缺失的。
在這種情況下之所以生產出來,主要的目的就是測試這些軍用飛機平臺的空中機動性能,以及配套電子設備和雷達系統等偵查系統的性能。
對此,趙一表示理解,因為火力系統想要生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建設生產線,原材料訂購等一套下來,就需要不短的時間。
特別是趙一旗下的其他企業,之前就沒有這方面的準備,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從頭開始做,就連導彈發動機,都需要星空動力公司重新研發生產。
雖然星空動力公司之前就有著豐富的發動機研發經驗,更是有著火箭發動機的研發生產經驗,研發生產導彈的發動機自然也不在話下。
但是畢竟所有的工作都是從頭開始,特別是這種中短程導彈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雖然原理差不多的,但總歸是有差別的。
而且按照星空動力公司的一貫作風來說,既然要研發生產一款發動機,當然是希望能夠做到最好,至少也要做到同價位最好,這就更加需要時間了。
所以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這邊建設相應的火力系統生產線,可能會在未來的一到兩個月內完成,但是其他提供零部件的企業不一定就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能夠供貨。
雖然還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但是既然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這邊覺得年底前能夠拿出成品出來,他覺得應該是八九不離十。
雖然很多東西需要從頭準備,但是也有很多東西是這些企業原本就有的,批量生產暫且不提,至少能夠提供實驗用的配套組建出來。
這次趙一第一個看的還是上次的那批軍用直升機,和上次不同的是,這次這批軍用直升機已經裝上了火控系統和武器接口。
因為未來他們使用的武器都會是自己企業生產的,那么標準就很好制定,這些接口也就可以提前確定下來,等到火力系統到位之后,直接安裝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看到這些大家伙,趙一本來還想要親自駕駛到天上看看效果,結果被姚子良勸住了,理由也是非常的充分。
一是這批軍用直升機雖然經過反復論證和試驗,都覺得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畢竟時間尚短,可能有些缺陷還沒有暴露出來,安全性可能還有一點問題。
二是趙一沒有相關駕駛經驗,就這么讓他自己親自駕駛,萬一出了問題怎么辦,這個責任不管是誰都承擔不起。
趙一之所以提出親自駕駛,完全是一時興起,被姚子良勸說之后,他只能是直接放棄了,而且他自己也覺得這個提議有點冒失。
可以說他現在的生命已經不屬于他一個人的了,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還指著他生活,如果他出了意外,其他的不好說,但是一番動蕩是免不了的。
特別是他的財富這么龐大,而且還沒有子嗣或者其他直系親屬來繼承,那么為了這些財富,這個動蕩的波及面肯定不會小。
而且目前國家正處于復興的關鍵時間段,這個時間段還需要他完成一些工作,就例如這些軍事裝備的研發生產,如果沒有他的參與,進度就不可能這么快。
看完這批武裝直升機之后,趙一又去了其他幾個機庫,里面分別停放了重型戰斗機、輕型戰斗機、戰術轟炸機、戰役轟炸機、戰略轟炸機、軍用運輸機和空中預警機等。
這些軍用飛機里面,有的完成度比較高,有的完成度就比較低,之所以生產出來,主要的目的是測試飛行性能的,其他的裝備到時候再安裝測試也不遲。
雖然這批飛機填補了國內很多空白,例如戰略轟炸機和空中預警機,之前國內還是非常的薄弱,即使其他幾方面的技術也是差強人意。
但是要說這批裝備有多先進也不見得,因為他們的設計的目標就是按照世界主流軍用飛機,所以趙一對此倒是沒有特別的興奮。
但是姚子良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副心態,畢竟這些飛機如果真的服役了,那么我國的空軍發展一下子就追上了世界主流空軍的發展腳步了,可以說往前跨越了幾十年時間。
作為老軍工人,姚子良之前做夢多沒有想過,之前遙不可及的夢想,竟然就這么輕而易舉的實現了,感覺之前的所有努力和拼搏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
雖然讓他因此有點失落,但是更多的還是高興,不管這些軍事裝備是哪家企業生產的,最重要的是這家企業是自己國家的企業就可以了。
這種心態不僅僅只有姚子良擁有,其實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全體員工都有這種心態,雖然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是一家私企,但是它做到了國內所有軍工從業人員都很想做到的事情。
這不僅極大的鼓舞了他們的士氣,同時也大幅度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因此這些軍事裝備在生產上的效率也提高了許多。
不然哪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將這些裝備給生產出來,這些都是生產工人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
而且這批軍用飛機雖然是按照世界主流軍用飛機為目標設計的,但是由于零部件的先進性,造成整體上要比世界主流同類產品要高出半代。
例如戰斗機,由于電子系統、雷達系統和發動機的先進性,讓他們遠程打擊能力、超高速巡航能力和空中格斗能力都超過了世界主流戰斗機。
也就是說這批軍用飛機如果驗收通過后,如果我國空軍選擇這些飛機服役,就直接讓我國的空軍實力走在了世界前列。
因為這批飛機直接就達到了三代飛機的頂峰,后續即使再有修改,也只是隨著技術的提升,對個別性能參數做一些改進。
其他的幾種飛機還好說,畢竟都有參照物,就是趙一不參與進來,也能夠照葫蘆畫瓢,憑借著先進的零部件供應,做出來的東西也是八九不離十。
但是作為戰略轟炸機,如果還是按照別人的現有裝備來做參照,會一出來就面臨落后的局面,因為趙一知道鷹醬正在秘密研發前世的B2轟炸機。
按照前世的時間表來看,到1989年就要首飛成功,到時候,我國的領空還是面臨一定的危險,特別是這款轟炸機還是隱身轟炸機。
所以在當初飛機設計的時候,趙一主要提供的就是戰略轟炸機的設計思路,并且制定了相關的技術參數。
所幸這些工程師還是拿出了讓趙一滿意的設計產品出來,而且具體的參數還要高出B2轟戰機不少。
例如隱身性能更加優異,這不僅僅體現在雷達反射面積小,而且還體現在飛機發動機聲音小,紅外線強度小。
而且飛行高度最大達到了2萬米,而B2轟炸機只有1.5萬米,即使是圖22M3,也只有1.8萬米的最大高度,在這方面可以說力壓群雄。
然后就是航程,B2轟炸機最大航程可以達到1.2萬公里,被稱為具有“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的能力。
而趙一設計的這款轟炸機,航程達到了1.5萬公里,比B2轟炸機提高了不少,如果進行空中加油,最大航程可以達到2.5萬公里。
要知道地球的赤道周長也才4萬公里左右,別說是空中加油了,就是不加油的情況下,這款戰略轟炸機也基本上能夠做到“全球到達”和“全球摧毀”了。
更重要的是,這款戰略轟炸機的巡航速度也達到了0.9馬赫,必要的時候,可以采用超速飛行,可以達到最大2.5馬赫的速度,不過這種狀態持續時間長了,會產生結構性破壞。
所以在正常的任務執行的過程中,是不建議采用超速飛行,只有在特殊環境下,無法安然撤退,才會建議采用超速巡航來脫離戰場,保證機組人員的安全。
這款戰略轟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00噸,比B2轟戰機多了近30噸,武器載重達到了21噸,比B2轟炸機多了2噸以上。
凈重只有45噸,比B2轟炸機還要輕便,多出來的載重主要是在燃油上面了,不然怎么可能比B2轟炸機的航程要遠那么多。
雖然星空動力公司在省油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是這些畢竟是軍用飛機的發動機,性能要求是第一的,至于省油只能是次要的。
在滿足第一個條件之后,能夠讓星空動力公司施展手腳的地方就非常有限了,特別是這款發動機還需要支持超音速狀態飛行,更是對省油的要求不高,對于推力的要求更加高。
說實話,按照這些參數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大氣層飛行器的極限了,如果真的要讓趙一設計下一代戰略轟炸機,趙一就不打算繼續采用這種思路了,而是準備整點科幻的東西。
那就是傳說中的飛碟了,雖然他不知道那些所謂的飛碟到底是怎么設計的,但是他腦袋里其實已經有一套飛碟的設計方案了,只是一直沒有拿出來。
根據趙一的設計思路,首先就要摒棄這種單一大推力發動機,而是采用小口徑分布式雙向進氣協同發動機,只有這種發動機才能夠滿足飛碟的動力需求。
也就是說飛碟周邊和下放都會密集的分布著這種小口徑發動機,這樣才可以做到靈活的改變方向和懸停,同時又能夠做到足夠的推力。
只是這種發動機的制造難度更加高,設計更加精巧,同時需要一套靈敏的控制系統來靈活的控制這些發動機的工作情況。
如果在加上消音處理和擬態系統,那么基本上可以做到來無影去無蹤,即使停留在你的頭頂上,也不見得就能夠看到飛碟的樣子。
而且這種飛碟飛行平臺的用途非常廣泛,不僅僅只是作為戰略轟炸機,還可以作為控制指揮中樞,也可以作為空中偵查力量而存在。
特別是未來無人作戰飛機盛行的時候,還可以作為空中航母而存在,只要動力系統足夠,采用核動力能源,可以做到非常大。
隨后趙一又去看了下其他的武器裝備的情況,讓他比較高興的是,陸地裝甲裝備基本上都已經成型了,可以接受軍方的實地測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