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面,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基本上沒有特別出色的表現,作為總裁的姚子良,在會議上面做的報告內容也就相當少了。
由于執行的是趙一韜光養晦的策略,雖然華夏軍事工業公司擁有者非常先進的設計能力,以及精密儀器公司和基石材料公司賦予的強悍制造能力。
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制造出來一件軍事裝備實物,公司里面的研發人員,依然是在默默的進行設計工作,期望能夠將軍事裝備設計的更加出色。
按照趙一的計劃,即使制造相關的軍事裝備實物,也會和現在世界的先進裝備保持齊平即可,不需要太過于先進。
但是這些軍事裝備由于材料、制造工藝和設備的先進性,再加上趙一提供的先進設計理念,對于華夏軍事工業公司來說,難度并不高。
所有的這些工作,其實他們已經完成了全部的設計工作,就連后續的制造也被他們推演了一遍,發現沒有問題之后,他們就繼續研究比當今時間更先進的下一代軍事裝備。
作為總裁的姚子良,在會議上面只是向趙一介紹了公司目前的研發人員情況,以及正在進行的領先一代軍事裝備的研發情況。
下一代軍事裝備,陸地裝備還好說,升級效果不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在各個指標上面進一步提高數據,不會出現太大的跨度。
但是在飛行裝備方面,確實有著巨大的差別,按照趙一的指示,在下一代裝備上面,更加強調隱身性能以及遠程打擊能力,要先發制人,御敵于千里之外。
同時在高速巡航方面也要做到非常大的突破,同時將智能指揮系統集成到航空裝備當中,強調操控上的智能化,進一步提高空戰當中的優勢。
姚子良也知道自己的老板也是懂行的,所以在會議上面,他們對于裝備的設計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探討,總算是有所收獲。
趙一思考了一會兒后,決定讓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開始進行一些裝備的事務制造,特別是海軍和空軍軍事裝備的制造,現在就需要開始動作起來。
現在是1986年了,距離國際局勢發生巨變已經沒有幾年了,一旦鷹醬覺得北極熊不再是自己的威脅,或者認為自己獨自就能夠解決的時候,就是兩國蜜月期的結束了。
在這之前,國內就需要積累足夠的軍事武力來捍衛自己的利益,讓其他人想要動一些小心思,也要掂量一二。
而軍事裝備不僅僅只是制造出來就可以立即投入戰場使用,而是需要讓士兵進行一段時間的磨合,特別是航空軍事裝備和海軍軍事裝備。
所以趙一在會議上面,讓姚子良在新的一年里面,開始對已經完成設計的先進軍事裝備進行有計劃的投產生產。
由于軍事裝備的嚴苛要求,生產的速度肯定不會特別快,這一年里面主要還是以試制為主,進行實物測試,爭取獲得國防部的訂單。
等這一步基本上完成后,才開始考慮擴大生產,增加產能的問題,不能因為自信而盲目的進行擴產,不然的話,吃虧的只有可能是自己。
雖然這種概率可能非常低,但是作為企業經營者,不可能不考慮這方面的情況,一旦出現不在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很可能就立即讓公司陷入虧損。
要知道,我國還是以發展經濟為主旋律,對于軍事工業還沒有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還是處于防守為主。
在這種背景下,華夏軍事工業公司雖然擁有者先進的軍事裝備,但是訂單數量可能并不會很多,特別是早期訂單,更不會有很多。
因為等這些軍事裝備生產出來后,國際局勢還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大規模更新新裝備的必要性可能會受到相關方面的討論。
要知道,軍事裝備的價格可是相當不便宜,作為一家私人軍事裝備研究制造企業,不可能僅僅只是保本經營,他們又不是國有企業。
即使趙一有著一顆愛國之心,但是在出售價格上面,也是按照市場價格定價,可能就是在先進程度上面,要優于其他國家的軍事裝備。
由于在采購數量上面的顧慮,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對于擴產還是需要謹慎對待,最終還是按照訂單數量來決定比較好,而不是盲目的擴產。
說實話,僅僅依靠國內的訂單,估計是很難養活華夏軍事工業公司,即使能夠養得活,也是半死不活,想要大賺特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趙一在會議上面,讓姚子良開始研究外貿版本的軍事裝備,按照趙一的指示,外貿版本的軍事裝備只需要達到國際主流軍事裝備的性能就可以。
完全沒有必要出口比當今主流軍事裝備還先進的軍事裝備,只有這種情況下,才不會出現軍事失衡的情況發生,保證這個前提下,軍事裝備當然是出口越多越好了。
結束了和姚子良的會議,趙一思考了一番之后,決定自己這邊還是先和軍方人員通通氣,讓他們了解一下目前華夏軍事工業公司目前的研究進度。
只要得到他們的認可,那么后續不管是制造還是空中測試,以及或許的采購,都會獲得非常大的便利,減少其中遇到的阻礙和困難。
特別是海軍艦艇裝備,由于制造時間非常長,必須先要在設計方案上面獲得軍方的認可,才好制造,不然制造出來一艘,然后就是漫長的測試,花費的時間太多了。
如果在設計方案階段就能夠獲得認同,以趙一自己的自信,同款型號的艦艇裝備,完全可以同時建造好幾艘。
目前趙一還是不會進行航空母艦的建造,現在主要是夯實圍繞著航空母艦的其他艦艇的基礎,等這些外圍艦艇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后,航母造出來馬上就可以組成編隊了。
當然,這也和當前的國防防御政策有關,對于進攻性非常強的航母暫時的需求并不大,只有在自己海外利益獲得嚴重威脅的時候,這些東西才有非常大的作用。
中國醫療公司前一陣子花費了趙一非常大的精力,實在是因為太重要了,是趙一做好國內福利承包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所幸各個方面配合的相當順暢,讓中國醫療公司不僅沒有出現內部混亂的問題,同時還能夠達到趙一期望的服務質量。
根據其總裁鄭希堯的匯報,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中國醫療公司在國內的醫療服務已經上了正軌。
從目前的調查和投訴情況來看,業務開展的非常平穩,各地百姓都能夠即使的進行免費就醫,沒有出現排長龍的情況發生。
聽到這里,趙一在會議上面對鄭希堯這段時間所做出的的努力,表示了肯定,并讓他將該發下去的獎勵一定要及時有效的發放下去,慰勞全體醫務工作者這段時間的辛勤努力。
相比起國內的業務,更讓趙一驚喜的是,這兩個來月的時間里面,海外患者來華就醫的數量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
雖然站在人道主義角度來說,趙一不應該對此報以樂觀開心的態度,但是作為商人,確實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情。
這兩個月的時間里面,中國醫療公司共接待來華患者數量達到了200萬人,這么急切來華治療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屬于重癥患者。
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消耗了,當已得知中國醫療公司能夠治療非常多的絕癥之后,他們很多人就開始展開了自救行動。
好在這里面貿易公司旗下的旅行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全程保姆式的安排,給重癥來華患者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當然這里面的服務費用也不會很低。
這200多萬的重癥患者,平均醫療費用達到了15萬左右,也就是說,僅僅這兩個月的時間里面,中國醫療公司在海外患者身上就實現了3000多億元的營業收入。
當然,這里面的大頭還是被中國醫藥公司給拿走了,畢竟特效藥品都是出自中國醫藥公司,沒有這些特效藥,中國醫療公司就很難達到這種治療效果。
按照中國醫療公司統計,這部分收入里面,中國醫藥公司占據了收益的7成,而中國醫療公司辛辛苦苦,只獲得了剩下的3成收益。
雖然這么看的話,利益應該很擔保,其實并不是如此,因為中國醫藥公司的特效藥,可以非常有效的針對疑難雜癥,讓中國醫療公司并沒有付出太大的成本。
所以這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中國醫療公司就能夠獲得900多億元的額外收入,已經是非常高興的了,以這種規模計算的話,這一年的收入就非常可觀了。
像之前寫到的那位瑞典記者瑪利亞,前來就醫,中國醫療公司只是幫她進行了全身檢查,然后就是打了三種特效藥,隨后就是觀察,觀察期結束,病也就好了。
其中中國醫療公司并沒有付出太多的精力,人員投入成本并不是很大,這也是中國醫療公司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面能夠接待200多萬患者的根本原因。
如果真的是每一位患者都要讓醫生花費太多的精力來治療的話,那么以涉外醫院的醫務人員規模,根本就接待不了這么多的患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醫藥公司獲得其中收益的大頭也就不奇怪了,說到底,中國醫療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得這么大的利益,基本上都是仰仗中國醫藥公司的科技成果。
但是相比起中國醫療公司從來華患者身上賺到的錢,他們在國內的業務就處于大幅虧損了,要知道,中國醫藥公司給國內患者提供的藥品,雖然有些折扣,但是并不會很多。
針對疑難雜癥的特效藥,中國醫藥公司提供給國內患者的價格,也只是他們給國外患者價格的9折,并么有讓利很多。
他們之所以這么做,還是為他們的國際化做準備,如果僅僅只是想要發展國內業務,那么出多少價格都無所謂了,反正都是一個老板,左手倒右手而已。
但是如果國際化的話,他們的醫藥和設備產品都是要賣給國外的,如果國內賣的太便宜了,會給其他國家一種不好的印象,感覺到自己當了冤大頭。
但是如果國內外一樣的話,即使在國外賣的太貴了,他們也說不出任何話來,中國醫藥公司完全可以說,這就是市場定價,完全沒有人為操控的情況發生。
所以在過去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面,中國醫療公司在國內的業務就虧損了2000億元,這還是因為中國醫療公司擁有許多先進的治療方案,將成本降低的結果。
如果動不動就采用中國醫藥公司的高價特效藥來治療,估計5000億元的虧損都打不住,畢竟國內積累了這么多年的重病患者,都集中在這段時間來進行就醫。
從這里面就可以看得出來,中國醫療公司其實有很多先進的治療方案,不需要使用特別昂貴的特效藥來治療,但是這種低成本的治療方案花費的時間較長。
他們之所以對中外患者區別對待,還是處于成本考慮,國內的醫療成本完全要中國醫療公司自己承擔,當然是能夠降低成本就降低成本了,只要能夠治好病人的病就可以。
只有通過醫療方案都無法進行治療的疾病,中國醫療公司才會考慮采用中國醫藥公司的特效藥品,對此趙一沒有說什么,反正左后倒右手的事情。
而且這也是趙一要求的,因為如果中國醫療公司在治療的過程中完全依賴于中國醫藥公司的藥品,那么長此以往,他們的醫術很可能就退化了。
以后大家都不研究怎么治療疾病了,就等著中國醫藥公司研發出來特效藥。
那如果出現很棘手的新疾病,趙一有沒有空參與的話,中國醫藥公司短時間無法研發出來特效藥,中國醫療公司又該怎么辦?
所以趙一對此非常在意,因為他不可能一直當保姆,來為他們保駕護航,今后許多棘手的問題,還需要他們自己來解決。
再加上趙一之前就留給了他們非常多的先進治療方案,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不思進取,不努力提高自己的醫術,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但是國外患者就不同了,由于中國醫療公司給涉外醫院除了提供更好的醫療環境外,其實醫務資源反而比較少。
要知道,自己全國的醫療資源都緊缺,怎么可能會給涉外醫院更多的醫務資源呢,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是使用特效藥了,省時省力,多好。
反正這部分費用不需要中國醫療公司來承擔,能夠這么快來華就醫的國外患者,在他們的國家至少也是中產階級以上,不賺他們的錢還賺誰的錢。
而這些錢大部分都流入到了中國醫藥公司手里,這些特效藥的真實成本可是非常低的,中國醫藥公司可以賺取大量的利潤,而這些利潤最終還是回到了同一個老板的手里。
然后老板將中國醫藥公司賺來的大量利潤補貼到中國醫療公司身上,就這么一循環,各個鏈條上的利益方都沒有吃虧。
所以在計算中國醫藥公司收益的時候,就需要率先將中國醫療公司的虧損扣除掉,因為中國醫療公司虧損的窟窿,最終還是需要中國醫藥公司來彌補。
剩下的才是中國醫藥公司能夠為趙一創造價值的地方了,按照目前的情況,中國醫藥公司的收益來源主要還是這些海外來華患者了。
如果以后一段時間都是如這個兩個月那樣的話,那么在這一年時間里面,這些海外患者就可以為中國醫藥公司和中國醫療公司共同創造18000億元的收益。
兩個公司的收益和虧損一起計算的話,趙一完全就不需要自己補貼進去,還可能因此大賺一筆。
不過趙一覺得中國醫療公司這樣的好日子可能并不會很長,國外的醫療結構也不是傻子,會讓他們這么大賺特賺嗎,肯定不會的。
但是他們有沒有治療這些疾病的本事,怎么辦?
只能是加快中國醫藥公司的藥品在海外的臨床試驗和審批速度了,只要允許已經在國內獲得成功驗證的藥品進入他們的國家,那么這些患者就不需要來華治療了。
當然,這里面又會損害國際醫藥巨頭的利益,畢竟相比起能夠治好別人的疾病,他們的許多藥物都只是能夠拖延時間而已,這里面的利益比起中國醫藥公司還狠。
到時候,國外的醫療機構和醫藥公司可能就會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的利益就不一致了,中國醫藥公司反而會成為這些醫療機構的重要合作方。
除非他們雙方聯合起來,對來華治療的患者實行封鎖,或者對中國醫療公司進行抹黑,造謠中國醫療公司并沒有如宣傳的那樣擁有神奇的醫術。
為了避免這方面的麻煩,中國醫療公司的涉外醫院接待病人的時候,就會和病人簽署一份免責協議。
在這份免責協議里面,中國醫療公司的涉外醫院對于病人在醫院治療期間的治療情況負有醫療責任,但是出院之后,就不承擔任何醫療責任。
也就是說,涉外醫院只負責在醫院治療期間的責任,出院后的責任一概不負責,就是怕這些病人會受到上面兩個利益集團的蠱惑,對中國醫療公司造謠,甚至進行索賠。
中國醫療公司才懶得和他們這些人周旋,直接一份免責協議,就打斷了這些人的企圖,不過抹黑還是不會完全杜絕的,這一點中國醫療公司早有心理準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善惡有時候并不那么分明,所以中國醫療公司委托玉衡律師事務所,全權代理全球的法律問題。
雖然玉衡律師事務所名聲不顯,在書中都是出于打醬油的角色,但是他們的經過這些年的全球布局,參股和合作的律師事務所遍布全球,影響力其實非常大。
這也是這些年來,趙一旗下的企業在全球瘋狂開拓的時候,并沒有發生讓他們特別遺憾的事情,這里面,玉衡律師事務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