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精品视频,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颇多野结衣,在线曰本亚洲AV无码电影成年女人大片免费观看版,伊人久久偷在

紅豆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領主游戲[基建種田] > 第198章晉江文學城首發
看完密信的王繼大怒,闖入慜帝居所,發現了慜帝藏在桌下的幾段床幃布和提前準備好用來充饑的米糕。

這下就捅破天了,已經登上權力巔峰,連皇帝都玩弄于鼓掌的王繼此時正是差一步就能上天的階段,但也是最怕被天下人質疑,日夜擔心自己會跌下來的階段。

被江南各族背刺,他還可以理解,畢竟這群人天高皇帝遠,人不在面前嘛。

可慜帝竟然敢配合!

自己費了無數心機,背上了滅門的罵名才把這小兒送上皇位,他一身榮華富貴,全靠自己,他竟然也想對付自己!是嫌自己對他太好了嗎!

震怒下的王繼失去了理智,讓人將慜帝關進一間不足三尺的小室內,說少帝犯了昏病,見不得太陽,呼吸不得太多的空氣,所以需要暫時幽禁在這種狹小黑暗的室內幾個月以作治療。

又說少帝腸胃不好,都是□□細昂貴之物害的,不能再讓他繼續吃太好的東西了,只準宮中的人喂他最粗糙的谷米飯,和夾著米糠的烤餅。

接著王繼發詔,說少帝深居宮中,對自己治下各地的風情了解不多,希望江南各族派出有識之士前往建康,教授少帝各地風情,建康愿以國子監博士之位招待各地名士,其中真正有大才大德之人,還有機會被封為太傅,成為天子之師。

國子監限制就讀學生的門第,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員子弟才能進入就讀,畢業以后直接就能授官,向來是建康城內北方世族們專門用來給自家子弟走捷徑的禁臠,江南各族之人何曾有機會踏足。

中央的高官之位被來自北方的世族門閥們牢牢把持在手里,江南各族之人被完全排斥在外,絲毫觸碰不到提升門第的希望,這也是江南各族和王繼代表的北方世族門閥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只是北方世族仗著王繼的關系囂張跋扈,四處搜刮好處,江南各族不會翻臉翻得這么快,更不會翻臉得這么統一。

因為人天然就懂得“高瞻遠矚”,喜歡提前遐想自己登上更高階級后的美好生活,于是有時候他們看到別的更高階級的人欺壓自己的階級,占自己的便宜,不僅不憤怒,反而滿心羨慕,只恨自己不是那個可以欺壓別人的更高階級的人。

可這一切都要有個前提,前提是,這些人知道,自己通往更高階級的路沒有被釘死。

原本南帝南渡之前,江南名士能在中央擔任高官的機會其實也極其渺茫,但是那時候北方世族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把控朝廷,江南名士還是有那么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機會的。

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在,不管條件多么艱難,人都能忍耐著,掙扎著,自我安慰著堅持下去。

這是希望的美好之處。

等到南帝南渡,北方世家的權勢前所未有地膨脹,但是那時的王繼還沒有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對江南各族的態度也是又打又拉,雖然實際好處是沒有的,但是他對你的態度是謙和的,對江南各族利益的侵占是徐徐的。

溫水煮青蛙之下,江南各族也抱著一絲期待,覺得江南畢竟是自己的地盤,等時日一久,他們總能找到機會登堂入室,你看,阮溫不就是憑著對三吳重地的經營很得王繼看重嗎?

但是自從南帝被流民咬傷,還沒留下姓王的皇子就暴斃,王繼的心態就崩了。

為了繼續維持自己的權勢,他屠滅謝氏一族,強捧馬淵寶上位,又為了防止北方世族對自己寒心,越發寬待北方世族,讓北方世族占盡朝廷各類官職,讓他們進一步擠壓江南士族的生存空間;

同時,他對江南士族則是極盡刻薄之所能事,三年前還有一個吳郡太守阮溫在中央□□著,但是自從王繼扶持慜帝上位,阮溫就被擠出了中央圈子,身上兼任的幾個有實權的官職也被擼了,到今年二月,阮溫連最后一個吳郡太守之位也辭了,徹底歸家隱居。

在別人看來這是阮溫主動不想當官了,可江南諸人如何看不出來,這是建康的北方世族對阮溫的排擠?如果不是他們排擠阮溫,阮溫為什么要辭官?他們就是見不得江南本地的人在中央當大官!

這一切無疑是把江南各族一直用來自欺欺人的假象的表皮扯破了,徹底摔在地上了,甚至還肆意踩踏了。

自己成為大官魚肉他人的希望破滅,供養著建康的江南各族又如何不怒。

也是如此,這時候王繼忽然拋出來的,入建康當國子監博士的橄欖枝就顯得十分誘人了。

國子監博士論品級其實不過是六品官,可是偏偏這個官職有著一項別的官都沒有的福利——國子監博士的家屬可以直接進國子監讀書,其畢業之后可以直接授官——和其他四品以上出身的官員一樣。

在江南諸人看來,這就相當于是對江南各族發出了示好的訊號了。

畢竟按照這幾年建康的官場慣例來說,從國子監畢業,就是擔任高官的第一步,王繼的兒子,現任三品中書令的王蕓,就是南帝三年從國子監畢業后,才一路為官一路高升的。

而王繼后面提的有大才大德的人有機會被封太傅,成為天子師,那更是無法抵御的巨大誘惑。

那可是太傅!天子的老師!位列三公!誰要是成為三公,立馬就可以躋身為世家門閥之列,到時候誰還管什么北方不北方!

出仕的機會和高高在上的三公之位就像一塊涂滿了蜂蜜的刀,牢牢鎖住了江南名士的目光,再沒有哪一家的人能拒絕這樣的榮耀,于是討伐王繼的聲音不知道哪里去了,各家都是為誰去建康當官的名額大打出手的。

七月十三,江南各族都陸續決出了最終人選,派出被家人寄予厚望的精銳子弟或者干脆就是家族繼承人前往建康。

這些人拖家帶口,紅光滿面,懷揣滿美好的希望進入了建康。

一進去就被□□起來。

七月十八,最后一批江南各族派來的未來“國子監博士”,又或是未來的“太傅”也進入了建康。

王繼坐在建康深處的宮殿里,低著頭認真地一刀一刀地往竹簡上刻著名字,忽然他手一顫,刻刀刺破手指,殷紅的鮮血流了出來,滴在堆滿桌案的竹簡上,將上面的名字染紅。

“繼續。繼續讓他們派人來。這些江南豪族,有多少我建康要多少。”

于是建康開始陸續傳出“家書”,都是說自己在建□□活得很好,天子很尊貴,王繼很寬容,自己已經獲得了王繼的寵信,家里可以立馬送更多的精英子弟來建康了,自己全部都能安排進國子監里去。

江南各族大喜,一個個都被光明的未來迷住了,紛紛將家族中能叫得上名字的人都送往建康。

只有少數幾個比較佛系的家族,忍住了這份誘惑,認為家里也不必個個都出仕,有幾個人在外面支應門庭就是了,家里人還是呆在本地好好經營這一畝三分地比較好。

這些江南望族的子弟一朝前往建康,就再也沒有回來。

九月,各族都陸續發現了不對,但是此時后悔,已經為時已晚。

王繼在建康殺瘋了。

聽說八月到九月,建康城外的護城河都是紅的。

江南各族震怒。

但是此時,各族都失去了家族中最靈魂的人物,尤其是年輕一代,各族幾乎所有年輕的精英子弟都死在了建康城,如同被斬斷了雙臂,重重受創。

各族再憤怒心痛,短時間內,也再沒有心力去攻打王繼了。

這時,被王繼滅門后已經沉寂了不知道多久的謝家的漏網之魚旁支子弟忽然站了出來,以報滅門之仇和誅殺權臣保護天子的名義在建安郡拉起了一支萬人的隊伍,其中領軍的正是當年北伐時攻打襄陽大敗慘遭換將的謝愷。

謝愷當初在被換將回到建康之后便一再遭遇貶謫,他本就不是謝家嫡脈主支,只是因為帶兵打仗尤其厲害,在能代替謝家在軍中領兵,北伐之戰后,因為王家的打壓和謝家主支對他的不重視甚至隱隱嫌棄,謝愷便漸漸被排擠到了外地當一小官,被世人遺忘到了腦后。

但是也因此,謝愷逃過了謝家的滅門之禍,并在江南小縣內隱匿下來,暗暗積蓄力量。

之前江南各地掀起要對付王繼的潮流,他也不參與。

直到此時江南各族皆被王繼狠狠砍了一刀,一方面對王繼恨得入骨,一方面卻又實力不足,他才趁機站出來,一展自己當初在軍中得人心的能力,拉起討伐王繼的大軍。

當今天子就是謝妃之子,謝氏遭到滅門之禍后,他就是謝氏最后的血脈之一,是天子母族,皇帝的舅舅,他起兵討伐王繼,簡直再名正言順不過了。

剩下幾個謝氏子弟皆不成器,聽完謝愷在此的消息紛紛跑來投奔。

有被王繼狠狠砍一刀的仇恨在前,江南各族這時候也不再管謝愷是不是江南本地豪族了,反正大軍都和王繼有仇,有大仇,而且謝愷還占著皇帝母族的大義,以前在軍中也有不錯的名聲。于是江南各族紛紛上門投靠,只盼他能推翻王繼的邪惡統治,重新恢復政治清明。

十一月三日,謝愷在臨川起兵十二萬,寫了一封聲淚俱下、義正詞嚴的討逆臣王繼書,陳述王繼和建康城內諸世家的十二條大過,公告江南百姓,然后帶兵前往建康。

十一月七日,謝愷靠近北方世家重點經營的要塞新安郡,遭遇了王家的大軍。

雙方激戰三日,王家大軍不敵,謝愷占領新安,屠城,殺新安八萬人,在新安城外筑起二十多座人頭京觀,接著大軍逼近宜城。

十一月十二日謝愷占領建康西南方面的門戶宜城,再次屠城,謝愷的大軍在戰勝后進入宜城內燒殺搶掠,搶光整座宜城后,將宜城內所有百姓驅趕至長江邊,斬首十二萬人,宜城百姓的尸體飄滿整個長江下游。

宜城到建康不到八十里,后世有書記載,當日站在建康城墻上,都能看到護城河里漂浮而起的尸體和污濁的血水。

謝愷占領宜城之后卻沒有立刻攻擊建康,而是派人前往吳郡聯系阮家,試圖和阮溫里應外合,切斷建康的糧食供應。

但是阮溫并未出面,謝愷的人掃興而歸,臨走前在吳郡放下大火一把,燒毀了一個田莊以作泄憤。

十一月二十五日,謝愷自認給王繼的心理壓迫已經達到了頂點,開始動員自己已經增長到二十五萬人的大軍,開拔前往建康。

十一月二十七日,謝愷大軍圍困建康城。

十二月二日,建康城破,謝愷的大軍沖入城內,前往王家。

謝愷找尋了一番也沒有找到王繼的下落,于是讓手下人將住在王宅內的王家人悉數虐殺,然后燒毀王家大宅。

接著由沿途從各地強征來的士兵被謝愷放入城中,開始燒殺搶掠,謝愷則帶著自己的精兵前往宮城。

宮城外都是拎著包袱逃命的宮女侍人,謝愷沿途派人抓了好幾個宮人逼問,都沒有得到王繼的下落。

謝愷也不氣餒,一路走一路問一路殺,等進入皇宮的正殿時,他終于在大殿最上首的案上發現了王繼的身影,但是又不算身影。

因為擺在他案上的,是王繼的頭顱。

至于王繼的身軀,則是沒了蹤影。

謝愷揮退眾人,獨自在殿內和王繼的頭顱相處了一段時間。

等收拾好情緒,謝愷趕緊派人前往后宮找尋小皇帝的身影。

結果謝愷的人搜遍皇宮,都找不到慜帝的身影,抓住了宮中伺候的人問,得到的消息是慜帝最后一次在眾人面前現身,還是六月底,那時候王繼搜出了江南各族給慜帝的“密信”,大怒,將慜帝關進了宮殿旁的一間小黑屋,不準外人和里面的慜帝交流,每日送飯也只是讓人推進去。

之后眾人就再也沒和慜帝面對面見過面,只是每日給慜帝送食水。

直到謝愷攻破宜城,建康城內聞訊大亂,宮人都忙著逃命,王繼在前朝忙著調兵譴將,不再管后宮人事,慜帝就這么被人忘記了。

而等謝愷打開那間小小的懲罰人用的屋子,除了在里面發現一些便溺的痕跡之外,再沒了別的東西。

倒是在小黑屋的一角發現了一個被稻草掩藏起來的地洞,估計過大小后應該正好能容納慜帝通過。

到這里,眾人也已經能推斷出來了,慜帝肯定是趁亂從地洞里逃出來了,但是建康城內和宮城內都大亂,沒有人知道他逃去了哪里。

謝愷站在宮城內,一時間,也難得感到迷茫了。

上一次他這么迷茫,還是在襄陽城外遲遲得不到后方的后勤援助的時候。

他起兵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皇帝外甥重新掌權,他自己作為舅舅也好共享富貴,可他辛辛苦苦打進來,他要擁護的皇帝外甥人沒了。

建康皇城內的宮殿里,謝愷在宮殿內摔東西發瘋。

他又懷疑是不是建康城內的世家把他的好外甥藏起來了,派人把建康城翻了個底朝天,殺了一批又一批的世家人,可是到底,他也沒能找到自家的好外甥。

這就尷尬了。

進城保護皇帝,皇帝不見了,那他打進來做什么呢?

國不可一日無君,謝愷的手下分成兩派,一派人勸他反正打都打進來了,皇城都在他們腳下,此時不登基,更待何時?

另一派人則道,他們之所以能拉起這么多人,靠的就是一個忠字,之所以能贏,靠的是王繼立身不正,挾持天子,如今皇帝沒了,那最好趕緊再立一個馬家的皇帝,這樣他們就還站在大義上,還是皇帝的好忠臣。

而這時候還能立誰?答案只有一個,當然是鄭妃留下的南帝的另一位皇子。

那一位之前被王繼圈禁了,但是還沒死,他比馬淵寶還小了兩歲,今年正好十一,和慜帝登基時一個歲數,簡直就像是老天安排他在這里接慜帝的班一樣。

但是謝愷和他們想的都不一樣。

“天子尤在,安敢另立新君!”謝愷一開口,就定下了整體的基調。

他還是要做忠臣的。

謝愷看得明白,這么久以來,謀逆的都沒有好下場,而他謝愷說實話,能在當初被王謝兩家整成這樣,就不是個當皇帝的材料,他起兵打王繼也只是想重新過上富貴的好日子,但他可不想像王繼一樣被天下人追著打。

天下人對謀逆的罵聲實在太大了。

他見過了江南各族聯合起來一起攻擊一個人的場面,他覺得自己抵擋不住。

但是,忠臣他要當,富貴他也不想丟,總不能辛辛苦苦起兵,最后便宜了別人吧。

于是謝愷想了絕妙的好主意:他決定一邊繼續派人到處找慜帝的蹤影,一邊宣布慜帝還在位,這樣自己就是皇帝的舅舅,可以名正言順地接管江南各地的政事。但是鄭妃之子也是個好東西,萬一找不到慜帝,而別人的反對聲又太大的話,那他就把鄭妃之子推出來當皇帝。

不過有一點,他不能繼續呆在建康了。

這里不詳,而且鄭家在建康的影響太大。他既然想徹底控制鄭妃之子,又不想滅別人的族重蹈王繼的覆轍,那就只能帶著鄭妃之子離開建康,另起爐灶。

于是謝愷在建康盤旋了半月,手下的士兵在建康也放縱夠了,然后謝愷帶著建康的一堆世族和鄭妃之子,以及從建康皇城里搶到的財寶離開了建康,前往和自己有些私交的武昌,宣布慜帝遷都武昌。

臨走時,慜帝其實還有一堆宮妃在皇城里,其中有一位邵妃在慜帝被關進小黑屋之前已經懷了孕,當謝愷打進皇城的時候,她已經懷胎九月有余了。

但是等謝愷開始搜索慜帝蹤跡的時候,她已經將孩子生了下來,是個女孩。

謝愷本來得知她懷了慜帝的孩子且快生了,還有些期待,但是等得知她生下的孩子是個女孩之后,頓時泄氣,也沒把這個孩子放在眼里。

還是等謝愷的人搜遍整個建康都找不到慜帝的身影,謝愷手下才有人勸他也關注一下慜帝唯一的孩子,雖然只是個公主,好歹喊他一聲舅爺爺呢,給起個名字吧。

于是謝愷為這位剛出生就找不著爹的公主賜名:安城。并把她記入皇族檔案。

雖然賜了名,也上了皇族戶口,但是謝愷還是沒怎么把這位公主放在心上,等到要帶軍離開的時候,有手下勸他把安城公主帶上,但是謝愷嫌她一個剛出生一個月不到的嬰兒,又不能繼承皇位,帶著還麻煩,還是把人扔在了建康城。

謝愷帶著他的大部分軍隊和建康小朝廷走了,但是建康城并沒有因此安寧下來。

因為謝愷帶兵進建康的時候,可是整整帶來二十五萬人。

這二十五萬人,只有十萬人不到是屬于他一開始起兵時招攬的人,剩下十多萬人,都是打仗途中隨便抓的百姓或者干脆就是流民。

這些流民的來源也很復雜,有的是被世家大族侵占田地失去田地和戶口變成的流民,有的是江南本地豪族欺壓侵占土地變成的流民,還有的人是從豪族或者世家的田莊里逃出來四處打“野食”的流民,還有人就更奇特了,他們是謝愷的大軍在行進途中作惡被破壞了家園變成的流民,變成流民后,又順便被抓回來充了軍,真可謂是一箭雙“雕”了。

謝愷打建康的時候需要這么多兵壯膽,但是打下來之后卻不需要這么多的兵吃他的軍糧,這年頭養兵也不容易啊,燒錢,于是謝愷走的時候只帶走了原本跟隨他的那十萬兵,剩下的十多萬失去家園且成分復雜、素質低下的雜兵就被留在了建康附近。

這些人便成為建康城附近一害,城內城外,皆被其所害,而且人員太多,還流散到建康后方的吳郡。

不過進入吳郡后,被阮溫出山帶人狠狠錘了一頓,這些作亂者大多出身普通農民或者佃戶,欺軟怕硬是基本屬性,之后也不敢再進入吳郡作亂,而是流向其他地方。

而等到這一年二月,建康城破的消息才“傳”到了江北。

王若彩聽聞了謝愷屠城數座的慘事,又收到吳郡前太守阮溫請求江北前往建康平息兵亂的信件,毅然讓女兒霍思城帶領十萬大軍前往建康。

二月二十五日,陸瑤接管建康和附近七個大郡,在建康城門口斬首七千一百五十名大奸大惡之徒,接著頒布法典,重新建立建康城內的秩序。

建康始平。

作者有話要說:不好意思我寫傻了,忘記寫完之后要發表出來了(捂臉)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蒂朵低調點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氨基酸30瓶;木防己1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后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