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班的學生們在婦好書院有一進單獨的院落,平日里這里的學生做的最多的,不是看書,而是找藥,認藥,做藥,然后為莊上的人看各種千奇百怪的小病。
莊上的醫者對醫藥班的學生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對于醫者而言,病人才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一本書能指出世上每一個的某種病長什么樣,看到,摸到,才是對醫者最好的學習。
于是醫藥班的學生們對莊上人員的各種小病,一律來者不拒,甚至還時不時跑出莊外給附近的百姓看病,不收錢,不過病看不好也不負責。
不僅走路扭了腳、打架摔了跟頭可以找她們治,誰腳上長個大膿瘡、臉上長個痘痘,最近腰酸背痛、嘴里長了潰瘍、婦人月事不規律等等,都可以找她們治。
當然,這個階段,小病找人治治還行,治不好不死人,頂多再熬兩天,大病可不敢找她們。
有了大病,就要莊上的醫者親自出手了,在莊上給幾千人治了幾十年病的醫者滿肚子都是經驗,這時候醫藥班的學生們往往跟嗅到味道的狼一般,蜂擁而至,個個手里拿著筆,一邊探頭探腦,一邊揮筆狂記筆記。
莊上有人言,醫藥班的女學生們,一個個眼含秋月,心如猛虎。
婦好書院的第一屆醫藥班學生從南帝二年十月開始正式組建,到如今已經有了一年零一個月,在大量的實踐教學下,這批學生對于一些基礎小病的治療都已經有了心得。
但是要上升到瘟疫上,那就還差得多了。
別說醫藥班的學生差得多,就是她們的老師,莊上那一群醫者來了,也只有流汗后退的。
由于近幾百年戰亂頻繁,瘟疫頻發,尤其是本朝開國皇帝以世家得天下后,世家子弟生活日漸優渥,沉迷養生修仙,醫者的地位也逐漸拔高起來。
但是這一類的醫者和給底層人民治病的醫者不是同一類人,他們要治的病也和廣大人民群眾沒有什么關系。
比如霍宴修習丹術,研究各種奇奇怪怪的材料還愛往肚子里吞,其實也算醫者中的一員,他自創的五石散秘方,就專治“閑著沒事干總想找刺激”這種病,還只愿意將自己的秘方與好朋友阮溫分享。
另一批富貴醫者還研究人體的真氣、脈絡、修仙之類的,并且大家都有自己的心得,還不舍得告訴別人,只肯在親人中流傳。其中不乏有真本事者,可惜人家研究這個不是為了治病,是為了飛升。
當然,上面這兩批人不是正經醫者,畢竟即使是世族,也要生病,他們養著專門為自己看病的醫者,這一類醫者尤其擅長心慌氣短、腿腳孱弱走不了路、嗑藥過頭、以及婦人不生育、男子不陽剛等貴族群體愛得的病。
最后一群醫者,也是被上面兩群人看不起的醫者,才是肯為普通老百姓治病的醫者,這類人往往被認為是操賤業,行內稱之為下等醫。
其中,“賤”之一字,針對的不是治病救人這件事,而是指他們救的人。
為賤民治病,可不就是賤業嗎
霍家莊上養著幾千人,自然少不了醫者,其中有專門為主人看病的,也有專門為莊子里的下人看病的,前者多,而后者少。
這群為主人看病的醫者也是家中稍有薄產,正經讀醫經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醫書出身,有著家學淵源,肚子里一堆墨水,自認水平高深。
和那些泥腿子出身,大字不識,整天在賤民堆里打滾、治病的辦法都全靠口口相傳和自己總結的下等醫者完全不一樣。
可惜近幾十年,霍迎以前一年到頭都在外當官,身邊又有更用的慣的大夫,霍宴這家伙自己研究丹術,根本不屑找別人為自己看病,有事都是一顆仙丹完事,莊上養的為主人看病的醫者始終找不到什么大顯身手的機會。
好不容易王氏嫁進來了,結果好家伙,人家王家陪嫁里啥都有,連喝奶的羊嫁妝里都有,還能少醫生所以霍家莊上專門為主人看病的那群醫者繼續失業。
直到陸瑤開始辦醫藥班。
莊上自認為身份矜貴舍不下臉主動為莊上的“賤民”看病的這群高貴醫者才重新找到了事業。
可是,等他們和莊上那些原本只為莊戶們看病的下等醫者一起開始教學生,他們就發現,自己比看病的水平竟然還比不上那群泥腿子出身的不專業下等醫者
別看這些下等醫者字不認識幾個,正經醫書更是從來沒看過的,治病救人的本事全靠口口相傳和自己總結,可這些人教起學生來,就是比他們強,給人看起病來,更是比他們強。
陸瑤要他們分高低次序可不會讓他們治什么嗑藥和軟腳病,都是隨便從莊子里或者外面的義軍里抓幾個病人過來讓人治,看誰治得好,看誰斷得對。
小女君年方八歲,其知識之淵博,目光之精準,連這些自小就開始接觸醫書的醫者也自愧不如。
也就是在這樣的比試之中,莊上那群自認矜貴的專業醫家出身的醫者被他們眼中的“下等醫者”折斷了驕傲的骨頭。
陸瑤要求他們這兩群人互相學習,野路子出身的醫者要向正經醫家出身的醫者學習正統的治病救人的理論知識,正經醫家出身的醫者也要向野路子醫者學習實踐知識。
這一年下來,雙方各自有被對方折服的地方,正統出身的醫者在治病時更講究平穩、有序、漸進,不容易出事,野路子出身的醫者治起病來出手野、狠、準,但是也容易出危險。
在這種時代,能投身到醫者一道中的人,大抵還是有些情懷在里面的,能在專業領域求得更高的進步,且上面還有陸瑤這個大魔頭壓得死死的,兩邊也沒怎么斗得起來,所以兩群醫者一起教學生,一起互相學習,一起進步,度過了平穩又充實的一年。
知識和特權不同,后者被人得到,往往會希望永遠攥在自己一個人手里,知識卻天生就有傳播性。
如果有以某技為謀生的,也許還會私藏,不愿意外售,可是霍家莊養的醫者人都是霍家的,就別提什么謀利了。
這種時候,將家學傳播下去的愿望反而越過了藏為家私的欲望。
因為在霍家莊這片廣闊的土地上,聽著婦好書院書聲瑯瑯,看到學生們使用的“簡體字”,只要稍微有點見識,都能感受到,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段全新的歷史要從這里起航了。
有幸能在一開始就身處在這片浪潮之中,誰會舍得不順流而上呢。
小人謀一家之利,圣人謀千古之名。
他們也許做不了圣人,但是他們可以跟在圣人身后。
今天不是醫藥班上理論課的日子,所以當陸瑤走進醫藥班的小院時,院子里果然又只有大貓小貓兩三只,剩下的全都不見影子。
在這個時候仍然還留在小院里的學生也不是在這里偷懶,而是在制草藥。
中醫思想里,萬物皆可入藥,只看醫者的用藥水平。
醫藥班的醫者們常用的藥既有金木,又有水土,大部分的藥物又常常要以火熬煉,五行都在這里集齊了。
陸瑤走進院子里,看到的就有各類新鮮的曬干的藥草和蟲類,特殊的藤木,刮下的礦石粉,天上收的無根水,還有蹲在地上不斷翻建藥草的學生們。
陸瑤蹲在地上看了看她們小心翼翼放在簸箕里的藥草,看到還有學生在辛苦清洗剛剛從山中采來的草藥的,便道“我有意在莊上為你們設幾片藥田,專門用來種你們急需的藥草,養些你們能藥用的蟲子,你們手頭上新鮮的藥材如果是整株挖回來的,先別急著曬,留下些根保存得好的,長得壯的,準備看能不能種活。”
對方愣了一下,等意識到這是一件大好事的時候,陸瑤已經走進她們的屋子里,去看她們的藥物儲備了。
陸瑤看過的醫書不多,但是對一些能治疫病的藥材還是記得一些的,她翻了翻屋子里的各個藥柜,發現這里用來治疫病的藥物并不算多。
僅有的幾樣,都是張仲景傷寒雜病論里最常用的幾個藥材,例如蒼術、白芷、桂枝、柴胡等,但是也都不多。
如果要前往淮南,光靠這點子儲備,可不夠用。
而且在這個時代,發生疫病后,人起到的作用比藥物要大得多。
陸瑤把醫藥班內外走了一圈,便讓醫藥班還留在院子里的學生去替自己將那些在莊子里和去了附近村莊找人看病歷練的同學都找回來。
“能找到的都叫回來吧,我這里有事。”
陸瑤在這里交代完,又去找王夫人,讓她替自己找蒼術、白芷、桂枝、柴胡、大黃、銀翹等治療疫病常用的藥材。
找完王夫人不要緊,她又要走了王夫人的一批婢女,接著開了庫房拿布料,單獨設出一個大房間來,畫了樣子和形制,讓婢女照樣裁剪白大褂和口罩。
婢女忙起來了,陸瑤也忙起來了,她忙著備課,接下來,她得給醫學班的學生和霍家莊上的醫者們上一堂“抗疫防護基礎知識課程”。
自漢末連續幾十次大瘟疫,這片土地上的醫者和百姓們其實都已經有了豐富的抗疫知識,但是陸瑤要做的是更加觸及她們神經的事情燒尸體。
古人事死如事生,如果死后的遺體被破壞,會被人們視為奇恥大辱,不然也不能有日某人仙人板板、挖你祖墳這種話,而對陌生人的尸體,人們也認為曝尸荒野是對對方的懲罰。
這種土葬流行,不土葬就露天堆積的思想,一旦和大批量的死人聯系在一起,往往成為疫病的源頭。
而陸瑤接下來將要提出的燒尸體的做法,更是屬于這個時代的異端。
即使陸瑤已經混到現在的地位,在觸動這種人們異常緊張的神經的時候,也不得不小心翼翼,提前做足說服的準備。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頭有點疼,就這些了orz
大家不要學我熬夜,哪怕第二天精神百倍,第三天也總會付出代價的痛哭流涕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yan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