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暫時脫不開身,你這里又不方便外出,最好我還是過來一趟。”
“可是為了換糧之事?”云綢讓趙瓊坐下,讓果子將頭面收起來。
“是的,我是受祖父之托來跟你說說此事。”趙瓊擺了擺下袍,端的是一副君子做派。
“這件事不要說皇帝陛下,就連祖父都覺得,太不可能了。自皇帝陛下登位以來,二十多年風調雨順,即便是有災之年,災情也是輕微的,朝廷之賑災也游刃有余。此次西南大汗,雖然比往年范圍有些廣,但是目前并未造成太大的損失,朝廷的賑災糧款也已經放出。”
云綢笑了笑,道,“換糧之事,只不過是我的一個想法。當初想著,若是真的實行起來,勢必會動搖一些家族的根基,所以才請了多方的家主參與此事,也因此需要向皇帝陛下請示此事,畢竟連家是皇商,不敢輕舉妄動。既然皇帝陛下否決了此事,便當做我沒有說過就罷了。”
趙瓊沒想到云綢這么好說話,有些驚訝,“這不是你計劃已久的事嗎?”
云綢笑道,“我將人一層一層放下去,也不只是為了這個計劃,而是為了更準確的了解我們大啟的糧產情況,從而更能順利的進行米糧這一行。”
趙瓊道,“原來是這樣,祖父怕你繼續糾纏此事,所以才派我來跟你講清楚一些,讓你不要輕舉妄動。”
“放心吧,我不會擅自開始這個計劃的。”云綢淡淡的笑著,似乎真的并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
而這件事,云綢似乎真的放下了一般,從那時候開始,就再也沒有提過。
就連甄韶顏也搞不清楚云綢怎么想的,這么一個執拗的人,竟然會突然改變主意?
但是,有一個人卻變得憂心忡忡。
云若庭自從知道了云綢的這個計劃,便坐立不安。云綢不是一個沖動的人,同樣她有跟他同樣年限的經商經驗,不可能做一時興起之事。那極有可能是,在她的上一世,大啟發生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所以,在云綢躺在院子里曬了三天太陽后,云若庭終于忍不住來找她了。
云綢將臉上的書拿開,看著臉色嚴肅的父親,笑道,“爹,怎么了?”
云若庭道,“你不是一時興起之人,綢兒,你告訴我,上一世的現在,到底發生了什么?”
云綢知道父親是著急了,連忙坐起來,道,“爹爹,別擔心,沒有發生什么。您先坐下來,我慢慢跟您說。”
云若庭點了點頭,看了一眼院門口。
云綢道,“我院子里沒人的,放心吧爹爹。”
云若庭道,“自從你從北族回來,就有些變了,你是不是想通了一下什么?”
云綢圓圓的大眼睛,看著云若庭,她不敢保證將自己的事情說出來,父親會不會更加擔心。
“綢兒?”云若庭輕輕的叫了一聲,“可有什么話要對為父講的?”
云綢道,“爹爹,您相信因果嗎?”
“自然是信得。”云若庭毫不猶豫的說。
云綢嘆了口氣,道,“走了這一遭,在到達玉門之前,我去了一趟佛窟,在那里,我見證了什么是因果。在草原上,我遇到白敬宸的時候,我親眼看到了他的因果。以前,我總以為是老天見我太可憐,不忍讓惡人禍亂天下,所以才讓我重生一次,將一切重啟。”
“難道不是這樣嗎?”云若庭道。
云綢搖頭,“不是,爹,我是來還債的。欠債還錢,欠了天下的一份安寧,就要還天下一個安寧。”
詳細的事情,云綢不愿意細說,若是讓父親知道自己的女兒就是上一世天下大亂的一只黑手,知道白敬宸與她兩人之間的孽緣,恐怕心中不會好受。
所以,她只說了關于災情的事。
云綢道,“其實上一世,與這一世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北族對我朝虎視眈眈,本就如此,只是這場旱災并不同于先前我們豫州的那場。”
云若庭道,“你是說,它會持續很多年?”
云綢點了點頭,道,“這場旱災持續了兩年,爹爹應當也知道,西南的糧產從來都是西邊糧食的補給方,今年西南大旱,西邊卻豐收,所以西邊對西南糧產的依賴性并不大。可是到了明年,這場旱災就會蔓延到西邊,而西南繼續。”
“雪上加霜的是,北族在冬日來臨的那一日,舉兵南下。”
云若庭倏地站了起來,震驚道,“你是說北族在今年冬天就會舉兵南下,侵犯我大啟?”
云綢連忙扶住云若庭,小聲道,“那是上一世,這一世,應當不會了。”
云若庭臉色不太好,疑惑的看著云綢。
云綢道,“上一世之所以會發生戰爭,一來是因為我大啟沒有任何準備,二來是北族內部團結,且有暗探深入了我大啟,里應外合。但是這一世不一樣,白敬宸去了北族,將北族攪得天翻地覆,今年,實在是沒有閑暇來侵犯我們大啟的。”
“而且,皇上和神龍衛也在調查我們京中的叛國之人,這場戰爭暫時是起不來的。”
云若庭的心情并沒有因為云綢的話而變得放松,“這內憂外患的,即便沒有戰爭,也絕對不是什么好的兆頭。如果這的像上一世,內憂旱災,外有戰爭,朝廷的負荷難以想象。綢兒,為父明白你為何要提出換糧計劃了。”
云綢道,“可惜提出來的有些早了。”
云若庭搖頭,“不早,若是災難已經來臨,官員們怎么可能會愿意換米?也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做到。”
云綢道,“那爹爹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
云若庭道,“暫時還沒有,哎……”
云若庭唉聲嘆氣的離開了,云綢很無奈,事情沒解決,又多了一個心思煩憂的。
晚上,寸暉給云綢送來了消息。
“是白家托人送來的消息,應該是白公子的。”
云綢打開寸暉帶來的紙條,紙條上簡略的寫著四個字。
歸期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