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央國,原本是一個富強的大國,鄰邊小國為了獲得明央國的庇佑,每年奉上大量珍貴貢品。其他國家也不敢來犯,深怕惹火燒身。
盛極必衰,明央國逐漸走向沒落,鄰邊小國貢品減少,邊境戰火頻發。
而皇宮中,皇帝和大臣們還在醉生夢死,并沒有任何感覺,還以為明央國是昔日那個人人敬畏的大國。
諸葛家歷代忠義,為了守護明央國的疆土,不知犧牲了多少子弟。
也因此,諸葛家功勛赫赫,在明央國頗有聲望,深受到百姓的愛戴。
諸葛家現任家主諸葛鶴軒年僅二十一歲,從十三歲起就隨其父鎮守邊關。諸葛將軍死后,他繼承了父親的大將軍之位,同時也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這么些年來,已然是戰功累累,手上也掌握明央國大部分兵權。
功高蓋主,諸葛家滔天的權勢惹得上位者的忌憚,又有小人在其面前進讒言,待戰事稍微平定后,皇帝就召回諸葛鶴軒,說是要對其進行封賞。
戰亂沒有徹底平定,諸葛鶴軒心憂邊關的戰事,這種時刻并不想離開邊關。然而他從小就被長輩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不敢違抗皇命,只好返京。
回京的時候,他還在想著封賞結束后,趕快回到邊關主持大局。
皇帝的確是對諸葛鶴軒進行了封賞。
諸葛家原來的爵位已經是公爵,而且是世襲罔替,要是再往上升就只有王爵了。
皇帝封諸葛鶴軒為忠勇王,感謝諸葛家對明央國的貢獻,并表示以后諸葛鶴軒不用這么辛苦,安心當他的忠勇王,至于兵權就交由他來保管。
皇帝話里話外都只有一個意思,如果諸葛鶴軒不接受,就說明他違抗圣命。
收了諸葛鶴軒的兵權后,皇帝就找了一個武將代替諸葛鶴軒去鎮守邊關,讓諸葛鶴軒留在京城。
諸葛鶴軒有勇有謀,帶領眾將士打了無數勝戰,以致現在敵軍一聽他的名字就聞風喪膽。
可以說,明央國之所以到現在還屹立不倒,諸葛鶴軒占著很大的功勞。
多虧有他這些年鎮守邊關,敵軍才遲遲沒攻入明央國。
可如今,諸葛鶴軒遭上位者忌憚,被沒收了皇權不說,還被撤了大將軍之位,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忠勇王。
敵軍不知哪里接到了消息,得知諸葛鶴軒被調離了邊關,又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伺機挑釁。
皇帝派去的那個武將有勇無謀,很快被攻破了一個城池,損傷無數。
諸葛鶴軒雖成了一個閑散王爺,但始終放心不下邊關戰事。
聽說邊關失了一座城池,他再也待不住,進皇宮求見皇帝,希望皇帝準許自己回邊關。
可是皇帝就是不肯見他。
諸葛鶴軒打聽了一下,就聽說皇上在聽什么歌舞,根本不關心國家大事,心頭難免生出一絲悲涼。
明央國南方連年洪澇,糧食顆粒無收,餓殍遍地。邊關戰事連綿不斷,損失慘重。
然而皇帝在干什么?絲毫不關心明央國如今的處境,只貪圖享樂。
諸葛鶴軒頭一次不想遵循圣命,收拾包袱就想去邊關。
他一定堅守邊關,如果敵軍一旦侵入,那么他們明央國就真的要完了!
出到門口的時候,卻被人攔住了,諸葛鶴軒才知皇帝一直派人監視自己。
自己現在相當于被軟禁了。
皇帝身邊不缺高手,諸葛鶴軒雖然身手不凡,但同時對付幾大高手還是吃力,不一會兒就被皇帝的人制住了。
從此,諸葛鶴軒連大門都不許出一步,真正的被軟禁了。
戰事一連失敗的消息傳到了京中,皇帝被有心人忽悠,竟然認為并不是很嚴重。
只是派人手過去,絲毫不提讓諸葛鶴軒重回邊關。
時間一長,諸葛鶴軒也有些心冷了。
這次敵軍一連占領十幾個城池,皇帝這才慌了,重啟諸葛鶴軒。
但怕諸葛鶴軒有謀逆之心,給他諸多限制,讓他從一個大將軍變成了一個副將。諸葛鶴軒為了重回邊關,都一一接受了。
大將軍是皇帝的人,為人自傲,根本不聽諸葛鶴軒的勸解,把軍中弄得一團糟。
諸葛鶴軒利用僅有的條件,硬生生贏了一場戰役。
然而因為那個大將軍是頭領,竟把功勞搶了去。
本身諸葛鶴軒對這種虛名并不在意,只想著保家衛國。
可是支持諸葛鶴軒的那些兄弟卻看不過去了。
明明是他家的將軍的功勞,那些人憑什么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簡直是欺人太甚。
皇上真是太昏庸了,放著他們大將軍不用,竟然任用這么一個東西!
時間越長,大家對皇帝的人越來越不滿。
明明什么都不懂,還要裝作什么都懂的樣子,指手畫腳,各種摻和!
一次,敵軍的人太多,氣勢洶洶,眼看就要攻破城門,皇帝的人居然下令讓諸葛鶴軒他們斷后,自己先走。
諸葛鶴軒也沒異議,堅守城門,最后巧用空城計把敵軍的人嚇退。
朝中也有人開始為諸葛鶴軒說話,請求皇帝讓諸葛鶴軒重新擔起大將軍之職。
諸葛鶴軒表現得太突出,襯得皇帝的人太無能,再加上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請柬,皇帝不得不恢復諸葛鶴軒大將軍之職。
邊關。
將士們聽說他們將軍重新當上大將軍后,一個個情緒都高漲起來。
諸葛鶴軒憑著自己的軍事才能,收回了幾座城池。
可是,有一次因為皇帝的人的失誤,把他們陷入了不利之地。
眼看就要堅持不住,諸葛鶴軒上書請皇帝支援。
皇帝還在醉生夢死,哪有空理會諸葛鶴軒。
看著身邊的將士一個個死去,援軍遲遲未到,諸葛鶴軒心有些冷了。
幽門關失守,諸葛鶴軒不得不帶人撤退。
有人干脆對諸葛鶴軒說讓他圈地自立為王算了,何苦為皇帝出生入死,還討不著一點好。
憑著諸葛鶴軒的聲望,肯定很多人會有很多人追隨。
諸葛鶴軒卻不愿,忠君愛國四個字還烙印在他腦海中。
也不知是誰起的謠言,說諸葛鶴軒想自立為王,皇帝即刻把他調回京城。
如今戰火不斷,他一走,可能邊關就陷入險境。